搜索
首页 《送王侍御按河南》 簪笔常思未央殿,封章时发大梁城。

簪笔常思未央殿,封章时发大梁城。

意思:簪笔常思未央殿,封章时从大梁城。

出自作者[明]谢榛的《送王侍御按河南》

全文赏析

这首诗《塞上初归复此行,燕南极目送飞旌》是一首描绘诗人从塞上归来,再次启程的场景,并表达了他对家乡和未来的期待和憧憬的诗。 首联“塞上初归复此行,燕南极目送飞旌”描绘了诗人从塞外归来,再次启程的情景。其中,“塞上”和“燕南”分别指诗人所在的塞外之地和家乡燕地,体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初归”和“复此行”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喜悦和再次离去的忧虑。“飞旌”则形象地描绘出队伍前行的场景,增添了诗的动态感。 颔联“天连嵩岳寒云尽,马度黄河春草生”则是对诗人即将行经环境的描绘。其中,“嵩岳”和“黄河”都是中国的著名山川,代表着祖国的壮丽。“天连”和“马度”描绘出旅途的漫长和艰辛。“寒云尽”和“春草生”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颈联“簪笔常思未央殿,封章时发大梁城”则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对未来的期待。其中,“簪笔”和“封章”分别象征着文人的尊贵和仕途的希望。“常思”和“时发”体现出诗人对朝廷的深深眷恋和为朝廷尽忠的决心。“未央殿”和“大梁城”分别代表了朝廷和故乡,体现出诗人对两地的深深思念。 尾联“知君最爱应刘赋,更向西园一寄声”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和祝福。其中,“应刘赋”指的是文人雅士的赋诗作赋,是当时文人交往的一种方式。“西园”则可能是友人所居之地,也可能是诗人向往的地方,增添了诗的浪漫色彩。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朝廷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感激和祝福,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和感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塞上初归复此行,燕南极目送飞旌。
天连嵩岳寒云尽,马度黄河春草生。
簪笔常思未央殿,封章时发大梁城。
知君最爱应刘赋,更向西园一寄声。
作者介绍 石延年简介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谢榛诗文,著有《四溟集》共24卷,一说10卷,《四溟诗话》(亦题《诗家直说》)共4卷。

关键词解释

  • 封章

    读音:fēng zhāng

    繁体字:封章

    意思: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
      ▶汉·扬雄《赵充国颂》:“营平守节,屡奏封章。”
      ▶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密勿奏封章,清明操简牍

  • 未央

    读音:wèi yāng

    繁体字:未央

    英语:not ended

    意思:
     1.未半。
      ▶《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朱熹集传:“央,中也。”
      

  • 大梁

    读音:dà liáng

    繁体字:大梁

    短语:栋 屋脊

    英语:crossbeam

    意思:
     1.古地名。
      ▶战国·魏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
      

  • 簪笔

    读音:zān bǐ

    繁体字:簪筆

    意思:(簪笔,簪笔)

     1.谓插笔于冠或笏,以备书写。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装束。
      ▶《汉书•赵充国传》:“﹝张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见谓忠谨,宜全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