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 扬雄执戟虽久,陶令归田未能。

扬雄执戟虽久,陶令归田未能。

意思:扬雄执戟虽然很久,陶令回家不能。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扬雄执戟虽久,陶令归田未能》以扬雄和陶渊明自比,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和无奈。 首句“扬雄执戟虽久”借扬雄典故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在官场中奔波忙碌。扬雄,西汉文学家,曾为给事中,掌顾问应对,后辞职家居,潜心著述。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尽管在官场中任职已久,但或许由于各种原因,并未能如陶渊明一样辞官归隐。 次句“陶令归田未能”则直接点明诗人未能如陶渊明那样辞去官职,归隐田园。陶渊明,东晋诗人,曾辞去彭泽县令,回归田园,并写下许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现实却无法如愿,流露出对当前处境的无奈和不满。 三、四句“眼看云山无奈,神伤簿领相仍”则具体描绘了诗人无法归隐的心境。云山,代指美丽的自然景色,此处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向往。无奈,表达了诗人无法抛舍世俗生活的烦恼。簿领,指文书案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无法实现,同时又要面对世俗生活的烦恼,内心充满了无奈和痛苦。 整首诗以扬雄、陶渊明自比,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和无奈。通过描绘云山、簿领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诗中既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有对世俗生活的无奈,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扬雄执戟虽久,陶令归田未能。
眼看云山无奈,神伤簿领相仍。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扬雄

    读音:yáng xióng

    词语解释

    ⒈  一作“杨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汉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称帝后,任太中大夫。早年以辞赋闻名,有《甘泉赋》、《长杨赋》等名篇。晚年研究哲学,仿《论语》和《易经》作《法言》和《太玄》。另有研究语言学的

  • 归田

    读音:guī tián

    繁体字:歸田

    英语:resign from office and return home

    意思:(归田,归田)

     1.归还公田。
      ▶殷·周时平民二十岁

  • 未能

    读音:拼音:wèi néng 五笔:fice

    未能的解释

    词语分解

    • 未的解释 未 è 不,不曾,没有:未必。未曾(唍 )。未来。未尝。未竟(没有完成的)。未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用
  • 执戟

    引用解释

    秦 汉 时的宫廷侍卫官。因值勤时手持戟,故名。《史记·滑稽列传》:“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 明 沉采 《千金记·夜宴》:“我如今授你执戟郎官,你权知职事,待后有功,重行陞赏。” 清 龚自珍 《乞籴保阳》诗:“掌故二百年,身先执戟老。”

    读音:zhí jǐ

    近义词:

  • 陶令

    读音:táo lìng

    繁体字:陶令

    意思:指晋·陶潜。
      ▶陶潜曾任彭泽令,故称。
      ▶唐·杜甫《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诗:“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
      ▶元·赵孟頫《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无酒难供陶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