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园中即事》 灰尽此心犹木偶,扫除往事送刍灵。

灰尽此心犹木偶,扫除往事送刍灵。

意思:灰尽心中就像木偶,扫除往事送刍灵。

出自作者[宋]朱翌的《园中即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出山道士在家僧,晚诵儒书早佛经》是一首描绘生活和信仰多元的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士和在家僧人同时诵经的场景的赞美。诗中描绘了道士和僧人各自诵经的场景,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首联“出山道士在家僧,晚诵儒书早佛经”,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两个场景:出山的道士在家中诵经,早晨诵读佛经,晚上诵读儒家经典。在家的僧人则相反,早晨诵读佛经,晚上诵读儒家经典。这种描绘展示了他们各自的生活方式和信仰,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颔联“灰尽此心犹木偶,扫除往事送刍灵”,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在这里,“灰尽此心犹木偶”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经历的淡然处之,认为过去的经历就像灰烬一样,已经不再重要,就像木偶一样,已经不再重要。而“扫除往事送刍灵”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遗忘和告别,就像送走祭品一样,把往事送走。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放下过去,迎接未来。 颈联“花边过客蜂旁午,溪上良时鹭适丁”,这一联描绘了诗人眼中的自然景色和动物活动。花边的过客和蜜蜂在午间忙碌着,溪上的鹭和丁鸟在适当的时间里享受着自然的美景。这一联描绘了生活的多样性和自然的美妙,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欣赏。 尾联“一到菊坡分品目,玉盘盂可次金铃”,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诗人希望在菊花盛开的山坡上,能够分享美食和美好时光。这里的“菊坡”象征着秋天的丰收和美好时光,“玉盘盂”则象征着美食和美好时光的分享。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活和信仰多元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欣赏。通过描绘道士和僧人各自诵经的场景,以及自然景色和动物活动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这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出山道士在家僧,晚诵儒书早佛经。
灰尽此心犹木偶,扫除往事送刍灵。
花边过客蜂旁午,溪上良时鹭适丁。
一到菊坡分品目,玉盘盂可次金铃。
作者介绍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

关键词解释

  • 扫除

    读音:sǎo chú

    繁体字:掃除

    短语:脱 割除 散 祛 免去 祛除 破 辟 摒 消 革除 除掉 免 排 去掉 败 免除 拔除 解除 剪除 解

    英语:(v) sweep a

  • 木偶

    读音:mù ǒu

    繁体字:木偶

    短语:玩偶

    英语:puppet

    意思:
     1.见“木偶人”。
     
     2.木雕神像。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汶

  • 往事

    读音:wǎng shì

    繁体字:往事

    短语:明日黄花 史迹 历史 前尘

    英语:past events

    意思:过去的事情。
      ▶《荀子•成相》:“观往事,以自戒,治

  • 刍灵

    读音:chú líng

    繁体字:芻靈

    意思:(刍灵,刍灵)
    用茅草扎成的人马,为古人送葬之物。
      ▶《礼记•檀弓下》:“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
      ▶郑玄注:“刍灵,束茅为人马,谓之灵者,神之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