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复次前韵答潜师》 谁知真妄了不妨,令我至今思琏老。

谁知真妄了不妨,令我至今思琏老。

意思:谁知真我一点儿也不妨碍,让我到现在想琏老。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复次前韵答潜师》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友人的赞美诗,也是一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描绘了一位坚韧不屈、淡泊名利的友人,以及他在生活中的种种经历和感悟。 首联“怜君古木依岩槁,西江饮尽须弥倒。”描绘了友人的坚韧和淡泊名利的精神。他像古木一样依附在岩石上,虽然已经枯槁,但仍然屹立不倒。他像西江的水一样,虽然历经岁月,但仍然源源不断,倒映着须弥山的高大。这两句诗表达了友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名利的淡泊,展示了他的坚韧和毅力。 颔联“野花幽草亦何为,崄韵高篇空自恼。”描绘了友人在生活中的种种经历和感悟。他像野花和幽草一样,默默无闻,但却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他虽然有时会感到孤独和困惑,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这两句诗表达了友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展示了他的智慧和洞察力。 颈联“万点浮溪辄长叹,一枝过岭仍夸早。”描绘了友人在生活中的转折和变化。他在溪边看到万点浮萍,不禁长叹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但他仍然像一枝过岭的梅花一样,尽管经历了风雨,仍然坚持自己的早春之色。这两句诗表达了友人对生活的乐观和坚韧,展示了他的勇气和决心。 尾联“拾香不忍游尘污,嚼蕊更怜真味好。”表达了友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他像拾香一样珍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不愿意让它们受到污染和破坏。他像嚼蕊一样,追求生活中的真味和美好,不愿意错过任何一次机会。这两句诗表达了友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展示了他的善良和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它告诉我们,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像友人一样坚韧不屈、淡泊名利、乐观向上、珍视美好事物。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不要被世俗所迷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最后,它让我们思考人生的真谛和意义,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怜君古木依岩槁,西江饮尽须弥倒。
野花幽草亦何为,崄韵高篇空自恼。
万点浮溪辄长叹,一枝过岭仍夸早。
拾香不忍游尘污,嚼蕊更怜真味好。
道人遇物心有得,瓦竹相敲缘自扫。
谁知真妄了不妨,令我至今思琏老。
妙明精觉昔未识,但向闲窗看诗草。
浮云时起鸟四飞,毕竟安能乳清昊。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不妨

    读音:bù fáng

    繁体字:不妨

    英语:there is no harm in

    意思:
     1.表示可以、无妨碍之意。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世人或端坐奥室,不妨言笑,盛

  • 至今

    解释

    至今 zhìjīn

    (1) [up to now]∶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to this day;so far]∶直到今天

    引用解释

    直到现在。《楚辞

  • 了不

    读音:liǎo bù

    繁体字:了不

    意思:绝不;全不。
      ▶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宋·苏轼《送顾子敦奉使河朔》诗:“十年卧江海,了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