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霭初收半在沙,一川芳草趁溪斜。
意思:残雾开始收一半在沙,一条芳草趁溪斜。
出自作者[宋]孙嵩的《春日武康游望过孟东野故居》
全文赏析
这首诗《残霭初收半在沙,一川芳草趁溪斜》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情感的诗篇。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首联“残霭初收半在沙,一川芳草趁溪斜”,描绘了清晨的景色。残霭指清晨的雾气,初收则表示雾气已经消散,半在沙则描绘了雾气在沙洲上残留的景象。一川芳草趁溪斜则描绘了一片芳草随着溪水倾斜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
颔联“群峰古意汪芒国,废地诗情正曜家”,描绘了群峰的古老意象和诗人对废地的诗情。汪芒国指古老而神秘的国度,诗人以此形容群峰,给人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感觉。废地诗情正曜家则表达了诗人对废地的热爱和关注,通过诗情将其点亮。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关注和思考。
颈联“天末凄迷浮野色,柳边骀荡受春华”,描绘了天际的凄迷景象和柳树边春意盎然的景象。浮野色则描绘了田野在天空下模糊不清的景象,给人一种广阔而凄迷的感觉。柳边骀荡受春华则描绘了柳树边春意盎然的景象,给人一种温暖而活力的感觉。这一联通过对比和衬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季节的敏感和观察。
尾联“更携尊酒看修竹,不为前坡得意花”,表达了诗人想要带着酒杯欣赏修长的竹子,而不是被苏轼所赞赏的花朵所吸引。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诗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中细腻的描绘和精妙的用词,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