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清凉寺》 南望水连桃叶渡,北来山枕石头城。

南望水连桃叶渡,北来山枕石头城。

意思:南望水连桃叶渡,北来山枕在石头城。

出自作者[唐]唐彦谦的《游清凉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寺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清净、淡泊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白云红树路纡萦,古殿长廊次第行。”诗人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道路的曲折和树木的鲜艳,以及古殿和长廊的排列顺序。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颜色对比,如“白云”和“红树”,给人一种鲜明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暗示了寺庙环境的幽静和远离尘世的氛围。 颔联“南望水连桃叶渡,北来山枕石头城。”诗人转向了对景色的进一步描绘,通过描述水边的桃叶渡和山间的石头城,展示了寺庙周围的环境之美。这里,诗人通过水陆相连的景象,暗示了寺庙与外界的紧密联系,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 颈联“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诗人对清净、淡泊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认为心灵应该保持纯净,不受尘世的干扰;同时,外界的一切都应该被清除,让眼睛看到清晰的世界。这里,诗人通过描绘内心的净化和眼界的清晰,表达了对清净、淡泊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尾联“竹院逢僧旧曾识,旋披禅衲为相迎。”诗人通过描述在竹林中的寺庙遇到老朋友的场景,表达了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里,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老朋友和他们的交往,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在生活的渴望。同时,诗人也通过“旋披禅衲为相迎”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认同和对寺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寺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清净、淡泊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运用了颜色对比、景色描绘、内心净化和眼界的清晰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白云红树路纡萦,古殿长廊次第行。
南望水连桃叶渡,北来山枕石头城。
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
竹院逢僧旧曾识,旋披禅衲为相迎。

关键词解释

  • 石头城

    引用解释

    古城名。又名 石首城 。故址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清凉山 。本 楚 金陵城 , 汉 建安 十七年 孙权 重筑改名。城负山面 江 ,南临 秦淮河 口,当交通要冲, 六朝 时为 建康 军事重镇。 唐 以后,城废。《文选·谢灵运<初发石首城>诗》 李善 注引 伏韬 《北征记》:“ 石头城 , 建康 西界临 江 城也,是曰京师。” 宋 岳珂

  • 石头

    读音:shí tou

    繁体字:石頭

    短语:石块

    英语:stone

    意思:(石头,石头)

     1.石;石块。
      ▶唐·寒山《诗》之一九三:“飢餐一粒伽陀药

  • 桃叶

    读音:táo yè

    繁体字:桃葉

    意思:(桃叶,桃叶)

     1.晋·王献之爱妾名。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桃叶歌》郭茂倩解题引《古今乐录》:“桃叶,子敬妾名……子敬,献之字也。”
      ▶宋·张敦

  • 枕石

    读音:zhěn shí

    繁体字:枕石

    意思:枕于石上。多喻隐居山林。
      ▶金·刘仲尹《西溪牡丹》诗:“我欲禅居凈余习,湖滩枕石看游鱼。”
      ▶清·顾炎武《春雨》诗:“枕石且看云,悠然得所遣。”参见“枕石漱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