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又见银河绽。
意思:昨夜又看见银河破裂。
出自作者[元]丘处机的《渔家傲 原作绽字,韵复,疑误》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夜来又见银河绽。碎翦鹅毛交加乱。染画素山如粉面。路难辨,迢迢万里如铺练。密洒高楼风似箭。江边听得渔翁唤。玉作棹竿银索缆。船行慢。水流冰结梨花绽》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象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冬夜的银河、鹅毛般的雪片、染色的山峰、风中的高楼、江边的渔舟以及冰结的河流等景象,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首句“夜来又见银河绽。碎翦鹅毛交加乱。”中,“银河”象征着冬夜的寒冷和寂静,“鹅毛”则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纷飞的场景,给人以冬日的寒冷和寂静之感。
“染画素山如粉面。路难辨,迢迢万里如铺练。”中,“素山”被染成白色,如同画中的素色山峰,形象生动。“路难辨”形象地描绘了雪后道路模糊,难以辨认的场景。“迢迢万里如铺练”则把山峦比喻成铺开的白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脉的连绵不断。
“密洒高楼风似箭。江边听得渔翁唤。”这两句中,“风似箭”形象地描绘了风力之大,如同射出的箭矢。“渔翁唤”则描绘了江边渔舟中渔翁的呼唤声,给人以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玉作棹竿银索缆。船行慢,水流冰结梨花绽。”中,“玉作棹竿”形象地描绘了船桨如同玉石雕刻而成,“银索缆”则形象地描绘了船只的绳索闪耀着银色的光芒。“水流冰结梨花绽”则把冰封的水流比喻成盛开的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冰天雪地的景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冬日的景象,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相关句子
- 九秋白玉盘高,夜来冷射银河水。-- 出自《水龙吟·九秋白玉盘高》作者:[金]蔡松年
- 直到银河。-- 出自《六州歌头 题万里江山图 天下同文以上赵万里》作者:[元]卢挚
- 银河漾漾。-- 出自《河传·银河漾漾》作者:[宋]司马槱
- 昨夜银河畔。-- 出自《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作者:[唐]陈子昂
- 安得银河倾?-- 出自《望雨》作者:[元]王冕
- 银河下若木。-- 出自《霓裳中序第一·银河下若木》作者:[宋]刘辰翁
- 银河秋浪。-- 出自《清平乐·银河秋浪》作者:[宋]毛滂
- 银河淡。-- 出自《天仙子·风月分将秋一半》作者:[宋]洪咨夔
- 银河。-- 出自《木兰花慢·泥凉闲倚竹》作者:[宋]仇远
- 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 出自《行香子 三山作》作者:[宋]辛弃疾
- 夜来相对。-- 出自《点绛唇·月缺花残》作者:[宋]蔡伸
- 夜来相对寒。-- 出自《菩萨蛮·烛房花幌参差见》作者:[宋]卢祖皋
- 夜来风。-- 出自《乌夜啼·小桃落尽残红》作者:[宋]蒋元龙
- 夜来寻载。-- 出自《点绛唇·老眼犹明》作者:[元]谢应芳
- 夜来寻载。-- 出自《点绛唇·老眼犹明》作者:[元]谢应芳
- 夜来残酒醒。-- 出自《菩萨蛮·碧纱微露纤纤玉》作者:[宋]苏轼
- 夜来风。-- 出自《乌夜啼·都无一点残红》作者:[宋]无名氏
- 夜来风。-- 出自《怨王孙/忆王孙》作者:[宋]无名氏
- 又见秋-- 出自《题梅岭泉》作者:[唐]孙鲂
- 又见菊花新。-- 出自《浪淘沙·又见菊花新》作者:[宋]葛胜仲
- 依前又见伊。-- 出自《阮郎归·去年今日落花时》作者:[宋]欧阳修
- 又见归鸿去。-- 出自《清平乐·春云绿处》作者:[宋]晏几道
- 又见蟠桃结实。-- 出自《万年欢》作者:[宋]无名氏
- 又见重阳度。-- 出自《千秋岁·斜风横雨》作者:[宋]王之道
- 又见年年雪。-- 出自《贺新郎·又见年年雪》作者:[宋]韩淲
- 又见凉风起。-- 出自《清平乐·常思高致》作者:[宋]韩淲
- 白莲绽,白莲绽,自有碧莲开。-- 出自《望蓬莱 继重阳韵》作者:[元]马钰
- 石榴绽也。-- 出自《扫花游/扫地游》作者:[宋]张半湖
- 昨夜南枝绽。-- 出自《点绛唇·万木凋残》作者:[宋]无名氏
- 绽芬芳。-- 出自《梅花引·园林静》作者:[宋]无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