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欧阳南雷诗卷》 骚坛有飞将,挟句探月窟。

骚坛有飞将,挟句探月窟。

意思:骚坛有飞,着句探月宫。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题欧阳南雷诗卷》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探索建安风骨的精神,以及表达对那些在文学领域有卓越成就的人的敬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一、诗的前两句,“污人尘昏昏,风云掩飘忽”,描绘出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尘世变得混沌不清,风云变幻莫测。这象征着探索者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二、接下来的“燕市起悲歌,孰得建安骨”,借用燕市(燕赵之地)的悲歌和建安骨(指建安风骨,一种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能够坚持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赞美。 三、诗中的“骚坛有飞将,挟句探月窟”,描绘了一个勇敢的探索者,他像飞将军一样勇往直前,探索未知的领域,如同探月一般深入探索文学的深邃之处。 四、诗的最后两句,“影蔽芙蓉旗,辉满金银阙”,表达了探索者的成就之大,他的影响如同遮蔽了芙蓉旗,光辉洒满了金银阙。这象征着他的成就超越了普通人的想象。 五、然而,“下士仰之笑,但解守株橛”,揭示了那些浅薄的人对探索者的嘲笑和不理解。这反映了社会上对创新和挑战的不理解和排斥。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探索精神的赞美和对挑战的勇敢面对。它描绘了一个勇敢的探索者,他面对困难和嘲笑,坚持自我,追求真理。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建安风骨的敬仰和对文学探索的热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污人尘昏昏,风云掩飘忽。
燕市起悲歌,孰得建安骨。
骚坛有飞将,挟句探月窟。
影蔽芙蓉旗,辉满金银阙。
下士仰之笑,但解守株橛。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飞将

    读音:fēi jiàng

    繁体字:飛將

    意思:(飞将,飞将)

     1.“飞将军”的省称。
      ▶唐·王昌龄《出塞》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泛称敏捷善战的将领。

  • 骚坛

    读音:sāo tán

    繁体字:騷壇

    意思:(骚坛,骚坛)

     1.诗坛。
      ▶明徐复祚《投梭记•折齿》:“他风流名士压骚坛,乌鬼宁同仙鹤班。”
      ▶清·袁于令《西楼记•砥志》:“交好,无非词苑名流,

  • 月窟

    读音:yuè kū

    繁体字:月窟

    意思:
     1.传说月的归宿处。
      ▶《汉武帝内传》:“仰上升绛庭,下游月窟阿。”
      ▶唐·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二:“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