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 火旗还锦缆,白马出江城。

火旗还锦缆,白马出江城。

意思:火旗回锦缆绳,白马出江城。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它通过描绘战争的场景和士兵的离别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火旗还锦缆,白马出江城。”描绘了战争的紧张和急迫。火旗象征着战斗的激烈,锦缆则暗示着离别的悲痛。白马象征着士兵的英勇,江城则象征着他们的故乡。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战争画面。 “嘹唳吟笳发,萧条别浦清。”这两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士兵们吹着凄凉的笳声,在别离的水边凄凉地告别。嘹唳的笳声和萧条的别浦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悲凉。 “寒空巫峡曙,落日渭阳明。”这两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离别的无奈。巫峡和渭阳分别象征着士兵们的家乡和战场,曙和明形成对比,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离别的无奈。 “留滞嗟衰疾,何时见息兵。”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作者感叹自己年老多病,无法为国家效力,同时也对何时才能停止战争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是一首优秀的作品,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火旗还锦缆,白马出江城。
嘹唳吟笳发,萧条别浦清。
寒空巫峡曙,落日渭阳明。
留滞嗟衰疾,何时见息兵。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江城

    读音:jiāng chéng

    繁体字:江城

    意思:临江之城市、城郭。
      ▶唐·崔湜《襄阳早秋寄岑侍郎》诗:“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闱。”
      ▶元·黄庚《西州即事》诗:“一雨洗空碧,江城独倚楼。”
      ▶明·王

  • 白马

    读音:bái mǎ

    繁体字:白馬

    英语:Baima

    意思:(白马,白马)

     1.白色的马。
      ▶《左传•定公十年》:“公子地有白马四。公嬖向魋。
      ▶魋欲之。”

  • 火旗

    读音:huǒ qí

    繁体字:火旗

    意思:(参见火旂)

     1.亦作“火旂”。红旗,朱旗。
      ▶唐·杜甫《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诗:“火旗还锦缆,白马出江城。”
      ▶仇兆鰲注:“朱旗,红旗也,诸

  • 还锦

    读音:hái jǐn

    繁体字:還錦

    意思:(还锦,还锦)
    《南史•江淹传》:“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云为宣城太守时,罢归,始泊禅灵寺渚,夜梦一人自称张景阳,谓曰:‘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淹探怀中,得数尺,与之。此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