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辰州》 诏条符节古连今,王泽渐濡岂不深。

诏条符节古连今,王泽渐濡岂不深。

意思:下诏条符节古代与现在,王泽渐渐濡难道不深。

出自作者[宋]陶弼的《辰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诏条符节古连今,王泽渐濡岂不深。》是一首对古代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赞美诗。它描绘了王泽广大的景象,以及赋役法制的实施,同时也表达了对远地人民的歌声的赞赏。 首联“诏条符节古连今,王泽渐濡岂不深。”中,“诏条符节”指的是古代的法令和符节,象征着古代中国社会的法制和秩序。“古连今”则暗示了古代法制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和发展,而“王泽渐濡”则表达了王者的恩泽逐渐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古代中国社会法制和王泽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现代社会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 颔联“赋役未行中国法,讴歌犹带远人音。”中,“赋役未行”指的是赋税徭役还没有实行中国法,即还没有完全按照法制进行。“中国法”指的是现代社会的法制。而“讴歌犹带远人音”则表达了人民在赋役未行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歌声中仍然带有对远方人民的关怀和祝福。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生活和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现代社会应该关注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需求。 颈联“采金户簇青莎岸,射虎兵围黄叶林。”中,“采金户”指的是采金的人,“青莎岸”指的是采金的地方,“射虎兵”指的是在边疆地区作战的士兵,“黄叶林”则指的是边疆地区的环境。这一联描绘了采金人和士兵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和关怀。 尾联“寄语湖南滩上客,预将忠信待浮沉。”中,“湖南滩上客”指的是湖南地区的居民,“忠信”指的是忠诚和信义,“浮沉”则指的是人生的起伏和变化。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湖南地区居民的祝福和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保持忠诚和信义,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的期望和关怀。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法制、赋役、人民生活和精神需求、忠诚和信义等都是我们应该关注和发扬的优良传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诏条符节古连今,王泽渐濡岂不深。
赋役未行中国法,讴歌犹带远人音。
采金户簇青莎岸,射虎兵围黄叶林。
寄语湖南滩上客,预将忠信待浮沉。

关键词解释

  • 符节

    读音:fú jié

    繁体字:符節

    英语:tally used in ancient times as credentials or a warrant

    意思:(符节,符节)

     1.古代符

  • 岂不

    读音:qǐ bù

    繁体字:豈不

    英语:(adv) certainly; definitely

    详细释义:难道不、怎么不。表示反诘的语气。诗经?卫风?竹竿:『岂不尔思,远莫致之。』左传?庄

  • 诏条

    读音:zhào tiáo

    繁体字:詔條

    意思:(诏条,诏条)
    皇帝颁发的考察官吏的条令。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唐·柳宗元《代裴行立谢移镇表》:“唯当

  • 今王

    读音:jīn wáng

    繁体字:今王

    意思:周代称诸侯无謚号者。
      ▶唐·刘知几《史通•称谓》:“至若诸侯无谥者,战国已上谓之今王。天子见黜者,汉·魏已后,谓之少帝。”

    解释:1.周代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