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捕蝗-刺长吏也》 兴元兵后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

兴元兵后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

意思:兴元兵后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虫。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捕蝗-刺长吏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捕蝗现象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首先,诗中描绘了捕蝗的场景,描述了捕蝗者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与蝗虫进行斗争的情景。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将捕蝗者的艰辛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着,诗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慨。作者通过描述蝗虫的泛滥和河南长吏的忧心忡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不义。他认为,河南长吏为了解决饥荒问题,不得不采取捕蝗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却无法真正解决根本问题。 此外,作者还对当时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反思。他认为,一蝗虽死百虫来,人力无法定天灾,这表明了当时政治制度的不完善和无能为力。他呼吁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这表明了他对良政的渴望和对人民福祉的关注。 最后,作者引用了历史上的例子,表达了对贞观之治的向往和对当时政治状况的不满。他提到文皇仰天吞一蝗,一人有庆兆民赖,是岁虽蝗不为害,这表明了他对一个良好政治环境的渴望和对人民福祉的关注。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捕蝗现象的深刻反思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慨。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良政的渴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
兴元兵后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
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
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
河南长吏言忧农,课人昼夜捕蝗虫。
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
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
一虫虽死百虫来,岂将人力定天灾。
我闻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
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
一人有庆兆民赖,是岁虽蝗不为害。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和气

    解释

    和气 héqi

    [friendly feelings] 和睦的感情

    别伤了和气

    和气 héqi

    [gentle;kind;polite]态度平顺温和

    待人和气

  • 阴阳

    读音:yīn yáng

    繁体字:陰陽

    英语:male and female principle

    意思:(阴阳,阴阳)

     1.指山丘的北面和南面。
      ▶《诗•大雅•公刘》:“相其

  • 阳和

    读音:yáng hé

    繁体字:陽和

    英语:Duong Hoa

    意思:(阳和,阳和)

     1.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 气蛊

    读音:qì gǔ

    繁体字:氣蠱

    意思:(气蛊,气蛊)

     1.气愤。
      ▶明·高明《琵琶记•临妆感叹》:“也不索气蛊,也不索气蛊,既受託了苹蘩,有甚推辞,索性做个孝妇贤妻,也落得名标青史。”
      ▶明

  • 蠹化

    读音:dù huà

    繁体字:蠹化

    意思:蠹虫蜕化成蛾;蜕化。
      ▶明·高启《题许澜伯<三虫图>》诗:“密脾未满报衙频,蠹化初成傅粉新。”

    造句:这点用意,可能源于《蠹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