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恩禅师弟子勤归开元寺》 法身已见浮来佛,宗旨曾传化去僧。

法身已见浮来佛,宗旨曾传化去僧。

意思:法身已见浮来佛,宗旨曾传变距僧。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送恩禅师弟子勤归开元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山林和寺庙的深深热爱和向往。 首句“山衲经寒补杂缯”描绘了山林中寂静的景象,僧人正在缝补衣物以度过寒冷的冬天。这一句为整首诗定下了静谧、清幽的基调。 “白云高寺遍寻登”则描绘了诗人寻找白云高耸的寺庙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寺庙的向往和期待。 “法身已见浮来佛”和“宗旨曾传化去僧”两句,通过引用佛教的教义,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向往。 “归过江城谁施饭,定依旧院自悬灯”两句,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经过江城的情景,他想象着寺庙中的僧人正在为饥饿的人们施饭,而他自己则决定在旧院中独自点燃灯火。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深深向往和对人间的关爱。 最后,“明朝应恨千峰阻,欲问楞伽已不能”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能登上楞伽山的遗憾和渴望了解那里情况的愿望。这表现出诗人对未知事物的渴望和对探索的热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山林和寺庙的深深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未知事物的渴望和对探索的热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衲经寒补杂缯,白云高寺遍寻登。
法身已见浮来佛,宗旨曾传化去僧。
归过江城谁施饭,定依旧院自悬灯。
明朝应恨千峰阻,欲问楞伽已不能。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传化

    读音:chuán huà

    繁体字:傳化

    意思:(传化,传化)

     1.中医谓病邪转移变化。
      ▶《素问•玉机真藏论》:“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变,及其传化。传,乘之

  • 法身

    读音:fǎ shēn

    繁体字:法身

    英语:embodiment of Truth and Law

    意思:
     1.佛教语。梵语的意译。谓证得清凈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灭,无形而随处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