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吴明辅秘丞》 玉溪常与荆溪接,分得馀波到石屏。

玉溪常与荆溪接,分得馀波到石屏。

意思:玉溪常与荆溪接,分别得到馀波到石屏。

出自作者[宋]戴复古的《寄吴明辅秘丞》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七十七翁犹眼明,三台星畔见奎星》是一首对七十七岁的老翁的赞美诗。通过对这位老翁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首联“七十七翁犹眼明,三台星畔见奎星”,诗人以天象为喻,描绘出老翁的精气神。三台星是星宿名,古人认为它与人的官运有关;奎星则是二十八宿之一,主文章。这句诗表达了老翁虽然年过七旬,但精神矍铄,眼力依然不减当年。 颔联“文章有气吞馀子,议论无差本六经”,是对老翁的文章和议论的赞美。这里用“气吞馀子”形容老翁的文章气势磅礴,无人能及;而“无差本六经”则表达了老翁的议论根基在儒家经典上,有理有据。 颈联“愧我不能攀逸驾,得君自足振颓龄”,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老翁的敬仰之情。这里用“攀逸驾”比喻老翁的文章超越了李白,表达了诗人对老翁的极高评价;而“得君自足振颓龄”则表达了诗人对老翁的祝福,希望老翁能够继续保持精神状态,延长寿命。 尾联“玉溪常与荆溪接,分得馀波到石屏”,以地名作比,形象地表达了老翁的余威犹存,如同玉溪常与荆溪相连,他的余波也足以影响到其他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七十七岁的老翁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老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经典的敬畏之心。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七十七翁犹眼明,三台星畔见奎星。
文章有气吞馀子,议论无差本六经。
愧我不能攀逸驾,得君自足振颓龄。
玉溪常与荆溪接,分得馀波到石屏。
作者介绍
戴复古(1167年-1248年后),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

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解释

  • 玉溪

    读音:yù xī

    繁体字:玉溪

    意思:
     1.溪流的美称。
      ▶唐·贾岛《莲峰歌》:“锦砾潺湲玉溪水,晓来微雨藤花紫。”
      ▶宋·朱熹《读李宾老玉涧诗偶成》诗:“独抱瑶琴过玉溪,琅然清夜月明时。”

  • 石屏

    读音:shí píng

    繁体字:石屏

    意思:
     1.石制屏风。
     
     2.壁立如屏的山石。
      ▶唐·高适《宴韦司户山亭院》诗:“苔迳试窥践,石屏可攀倚。”
      ▶唐·皮日休《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

  • 分得

    读音:fēn de

    繁体字:分得

    英语:get

    意思:分到手。如:厂里送给幼儿园一筐苹果,每个小朋友分得两只。
    ------------------------------
    分得

  • 常与

    读音:cháng yǔ

    繁体字:常與

    意思:(常与,常与)
    指常所与共之物。
      ▶《庄子•外物》:“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造句:他经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