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家国》 榴花照眼何曾摘,萱草惊心不要开。

榴花照眼何曾摘,萱草惊心不要开。

意思:石榴花照眼睛何曾摘,萱草惊心不要开。

出自作者[宋]苏泂的《家国》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五月的景色,以及客居他乡的人的感慨和忧虑。诗人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家国情怀的深深挂念。 首联“长安五月火云堆,客子光阴鬓发催”,描述了长安五月的天气情况和客子的状态。五月的长安,热如火云,而客居他乡的人也因此感到了光阴的流逝,鬓发渐白。这一联通过对天气和人物状态的描述,为整首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颔联“谋国已嗟无位及,忧家只怕有书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家庭的忧虑。诗人感叹自己无法为国家出谋划策,同时又担心家中会有不好的消息传来。这一联通过对诗人内心活动的描述,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 颈联“榴花照眼何曾摘,萱草惊心不要开”,则运用了意象的手法,通过榴花和萱草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忧虑。榴花照眼,但却未曾摘取,萱草让人惊心,也不愿开放。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诗人的情感得到了更加生动的展现。 尾联“焉得儿男备征戌,等闲挈取版图回”,则是诗人的期望和祝愿。诗人希望能够有儿子去征战边疆,保卫国家,同时也希望能够轻松地取回国家的版图。这一联通过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五月的景色、客居他乡的人的状态以及诗人内心活动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长安五月火云堆,客子光阴鬓发催。
谋国已嗟无位及,忧家只怕有书来。
榴花照眼何曾摘,萱草惊心不要开。
焉得儿男备征戌,等闲挈取版图回。

关键词解释

  • 惊心

    读音:jīng xīn

    繁体字:驚心

    英语:soul-stirring

    意思:(惊心,惊心)

     1.惊惧的心境。
      ▶《战国策•楚策四》:“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

  • 榴花

    读音:liú huā

    繁体字:榴花

    意思:
     1.石榴花。
      ▶唐·李商隐《茂陵》诗:“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元·刘诜《和东坡四时词》之二:“槐影横阶午簟凉,榴花满地风帘静。”
     

  • 萱草

    读音:xuān cǎo

    繁体字:萱草

    英语:day lily

    意思:
     1.植物名。俗称金针菜、黄花菜、多年生宿根草本,其根肥大。叶丛生,狭长,背面有棱嵴。花漏斗状,橘黄色或桔红色,无香气,可作蔬

  • 照眼

    解释

    照眼 zhàoyǎn

    [glaring] 光亮耀眼;晃眼;强光刺眼

    什么东西这么照眼?

    引用解释

    犹耀眼。形容物体明亮或光度强。 唐 杜甫 《酬郭十五判官》诗:“才微岁老尚虚名

  • 何曾

    读音:hé zēng

    繁体字:何曾

    英语:did ever

    意思:
     1.为何,何故。
      ▶《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于管仲?”赵岐注:“何曾,犹何乃也。”
      ▶宋玉《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