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宿山心永乐》 尝传武陵源,傍有捕鱼潭。

尝传武陵源,傍有捕鱼潭。

意思:曾经把武陵源,旁边有捕鱼潭。

出自作者[明]傅汝舟的《宿山心永乐》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深山之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淡漠。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作者通过“朝登三仰峰,夕宿山心庵”描绘出一天的行程,展示了他的冒险精神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接着,他表明自己对名山的路径已经非常熟悉,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自然的探索和熟悉。 然后,作者用“始知九曲外,复有南山南”揭示了更深层次的自然之美,即在他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更美的景色。他描述了森林的幽深、险峻,以及竹林在烟雾缭绕中的美景,展示了自然的神秘和壮丽。 接着,作者描绘了山村的田园风光,如稻田、桂花、篱笆、鸡犬等,勾勒出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画卷。他又提到了传说中的武陵源和捕鱼潭,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 在描述完自然景色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淡漠,他说“伐木不到远,却留松与楠”,意味着他宁愿保留自然的原始状态,而不愿破坏它。接着,他以“云光卸秋屦,回首望石龛”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不舍。 最后,作者通过“经旬四攀眺,偃息此自堪”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态度。他通过“枕中有鸿宝,何必问老聃”表达了自己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显示出一种超脱物外、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淡漠。诗歌的结构紧凑,意象生动,语言流畅,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山水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朝登三仰峰,夕宿山心庵。
久入名山游,蹊径颇尽谙。
始知九曲外,复有南山南。
森邃更险豁,深篁倚烟岚。
沙田稻翼翼,岩桂花毵毵。
疏篱隔鸡犬,朽树藏蜂蚕。
尝传武陵源,傍有捕鱼潭。
伐木不到远,却留松与楠。
云光卸秋屦,回首望石龛。
经旬四攀眺,偃息此自堪。
涧芹食转美,草榻卧正酣。
枕中有鸿宝,何必问老聃。
长往来如返,多为世所惭。

关键词解释

  • 武陵源

    引用解释

    1.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载: 晋 太元 中, 武陵 渔人误入 桃花源 ,见其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老少怡然自乐。村人自称先世避 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遂与外界隔绝。后渔人复寻其处,“迷不復得”。后以“武陵源”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 唐 宋之问 《宿清远峡山寺》诗:“寥寥隔尘事,何异 武陵源 。” 唐 李白

  • 捕鱼

    读音:拼音:bǔ yú 五笔:rgqg

    捕鱼的解释

    指人类利用工具抓鱼的行为

    词语分解

    • 捕的解释 捕 ǔ 捉,逮:捕捉。捕获。捕杀。巡捕。缉捕。捕风捉影。 逮抓捉放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鱼潭

    引用解释

    1.谓在江河深水处捕鱼。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聘隐逸教》:“虽 周 惠之富,犹有鱼潭之士; 汉 教之隆,亦见栖山之夫。”

    2.产鱼的深水池。 唐 高适 《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主簿》诗:“酒肆或淹留,鱼潭屡栖泊。”一本作“渔潭”。

    读音:yú tán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