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渎头阻风》 似闻海若怒川后,雨师风伯同抽差。

似闻海若怒川后,雨师风伯同抽差。

意思:好像听说海若海神发怒川后,风伯雨师同抽差。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渎头阻风》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和惊险场面的诗,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叹之情。 首句“天寒春浅蛰未开,船头一声出地雷”,描绘了春天的寒冷天气和蛰龙的未开,为后面的惊涛骇浪做了铺垫。接着,“老夫惊倒卷帘看,白浪飞从东海来”,作者被眼前的景象惊倒,急忙卷帘观看,描绘出作者惊恐而又好奇的心情。 “东海复东几万里,扶桑顷刻到长淮”,作者描绘了白浪从东海飞奔而来,仿佛瞬间就到了长淮,这是对大自然的惊人速度的生动描绘。接下来的“琉璃地上玉山起,玉山自走非人推”进一步描绘了这一景象,白浪激起如玉的山峰,仿佛山峰自己在移动,不是人力所能推。 “似闻海若怒川后,雨师风伯同抽差”,作者似乎听到了海神和河神在怒吼,风伯和雨师也在协助大浪的到来,这是对大自然的威力的进一步描绘。然后,“老夫送客理皈棹,适逢奇观亦壮哉”,作者在送别客人时恰巧看到了这一奇观,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最后,“岂不怀归船不行,缆古柳依云堆。须臾惊定却成喜,分付客愁金缕杯”,作者在描述了惊险场面后,表达了对归航的船只的担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又变得欣喜,于是将这一奇观告诉了客人,用金缕杯中的酒表达了他们的喜悦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和惊险场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叹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作者的勇气和好奇心,他愿意面对大自然的威力和奇观,展现了他的冒险精神。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寒春浅蛰未开,船头一声出地雷。
老夫惊倒卷帘看,白浪飞从东海来。
东海复东几万里,扶桑顷刻到长淮。
琉璃地上玉山起,玉山自走非人推。
似闻海若怒川后,雨师风伯同抽差。
夜提横水明光甲,大呼一战龟山颓。
老夫送客理皈棹,适逢奇观亦壮哉。
岂不怀皈船不进,檕缆古柳依云堆。
须臾惊定却成喜,分付客愁金缕杯。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风伯

    读音:fēng bó

    繁体字:風伯

    英语:God of Wind

    意思:(风伯,风伯)

     1.神话中的风神。
      ▶《楚辞•远游》:“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 海若

    读音:hǎi ruò

    繁体字:海若

    意思:传说中的海神。
      ▶《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王逸注:“海若,海神名也。”
      ▶洪兴祖补注:“海若,庄子所称北海若也。”
      

  • 师风

    读音:shī fēng

    繁体字:師風

    意思:(师风,师风)
    老师的风度。
      ▶《北齐书•元文遥传》:“行恭少颇骄恣,文遥令与范阳·卢思道交游。
      ▶文遥尝谓思道曰:‘小儿比日微有所知,是大弟之力,然白掷剧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