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于中好·别绪如丝睡不成》 别绪如丝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

别绪如丝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

意思:别业如丝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于中好·别绪如丝睡不成》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情感,表达了深深的相思和无尽的愁绪。 首句“别绪如丝睡不成”,直接点明离别的情绪如同丝线一般纠缠不清,使人难以入眠。这句诗以形象生动的比喻,将离别的痛苦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那堪孤枕梦边城。”这句诗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孤枕难眠的情景,他在边城的梦中都难以摆脱离别的痛苦,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哀愁。 “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听到塞外夜雨的声音,回想起在红楼中与恋人共度的时光,灯下共读,情感交融。这里用夜雨和灯火作为象征,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愁绪。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遗憾和无尽愁绪,他把书信写得郑重其事,把离别的恨意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天将愁味酿多情”一句,则以拟人的手法,将离愁比作美酒,将多情比作品尝美酒的人,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最后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从痛苦中挣扎出来,拿起笔在书信的结尾写上鸳鸯两字,却发现字已经冻得冰凉。这句诗以细节描写的方式,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从深深的痛苦中挣扎出来的过程,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哀愁。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情感,表达了深深的相思和无尽的愁绪。诗人通过比喻、细节描写、拟人等多种手法,将离别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别绪如丝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
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
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那堪

    读音:nà kān

    繁体字:那堪

    意思:
     1.怎堪;怎能禁受。
      ▶唐·李端《溪行遇雨寄柳中庸》诗:“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宋·张先《青门引•春思》词:“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明·韩洽

  • 边城

    读音:biān chéng

    繁体字:邊城

    意思:(边城,边城)

     1.指靠近国界的城市。
      ▶《管子•度地》:“当冬三月,天地闭藏,暑雨止,大寒起,万物实然,利以填塞空郄,缮边城,涂郭术。”
      ▶

  • 不成

    读音:bù chéng

    繁体字:不成

    英语:won\'t do

    意思:
     1.未成年。
      ▶《左传•哀公五年》:“齐·燕姬生子,不成而死。”
      ▶杜预注:“不成,未冠也。”

  • 别绪

    读音:bié xù

    繁体字:別緒

    英语:sorrow of parting

    意思:(别绪,别绪)
    离别的情思。
      ▶唐·骆宾王《饯骆四得钟字》诗:“曲终惊别绪,醉里失愁容。”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