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邵公济求泰定山房十诗·尽山亭》 须弥一目了,亭中大然之。

须弥一目了,亭中大然之。

意思:须弥山一目了,亭中大这样的。

出自作者[宋]苏籀的《邵公济求泰定山房十诗·尽山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蚁封于何险,醯鸡岂必嗤。须弥一目了,亭中大然之》是一首非常有哲理的诗,它以蚂蚁的聚居之地为引子,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首先,“蚁封于何险”一句,描绘了蚂蚁在险恶的环境中也能找到生存的空间,这象征着人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也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醯鸡岂必嗤”一句,醯鸡是指一种被醋泡大的虫子,在古人看来,醯鸡的生命极其短暂,只存在于醋中,就像人们被困在狭小的空间里一样。作者以此比喻那些在狭小环境中生活的人,提醒他们要开阔眼界,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世界。 “须弥一目了”一句,须弥山是佛教传说中的山,是世界的中心,须弥山的一目了,则象征着人们要开阔眼界,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亭中大然之”一句,亭子是古代的公共场所,也是人们休息的地方。作者以此比喻人们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蚂蚁、醯鸡、须弥山和亭子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提醒人们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开阔的眼界、平常心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值得人们借鉴和学习。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蚁封于何险,醯鸡岂必嗤。
须弥一目了,亭中大然之。

关键词解释

  • 中大

    读音:zhōng dà

    繁体字:中大

    意思:宋代京官候选人的别称。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近世京朝官曰太中,选人曰中大。”

    解释:1.宋代京官候选人的别称。

  • 须弥

    读音:xū mí

    繁体字:須彌

    意思:(须弥,须弥)

     1.见“须弥山”。
     
     2.信佛者泛指山。
      ▶唐·杨炯《梓州惠义寺重阁铭》:“俯观大道,仅如枣叶;下望须弥,裁同芥子。”

  • 一目

    引用解释

    1.一只眼睛;独眼。《晋书·殷仲堪传》:“父病积年, 仲堪 衣不解带,躬学医术,究其精妙,执药挥泪,遂眇一目。”《南史·王伟传》:“ 元帝 求而视之,檄云:‘ 项羽 重瞳,尚有 乌江 之败; 湘东 一目,寧为 赤县 所归。’帝大怒。”按, 南朝 宋 刘彧 封 湘东 王,独眼。

    2.一个网眼。《淮南子·说山训》:“有鸟将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