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泪二首》 寒风易水已成悲,亡国何人见黍离。

寒风易水已成悲,亡国何人见黍离。

意思:寒风易水已成悲,国家什么人看到荒凉。

出自作者[宋]杨亿的《泪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咏史》,作者借对历史事件的描绘、感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首联“寒风易水已成悲,亡国何人见黍离。”描绘了一个悲凉的场景:易水已经变得如此悲伤,曾经的亡国之事让人想起黍离之悲。这里借用“易水”这个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 颔联“枉是荆王疑美璞,更令杨子怨多歧。”是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评价。这里提到“荆王”和“杨子”,表达了对他们的误解和不公待遇的感慨。作者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误解和不公的批判。 颈联“胡笳暮应三挝鼓,楚舞春临百子池。”描绘了另一种历史场景:晚上的胡笳声和三挝鼓,春天的楚舞和百子池的水。这里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尾联“未抵索居愁翠被。圆荷清晓露淋漓。”回到现实,表达了孤独和忧愁的情感。作者通过描绘“索居”和“翠被”,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中的孤独和忧虑。而“圆荷清晓露淋漓”则描绘了清晨的景色,与前文的悲凉、忧愁形成对比,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事件和人物,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批判以及对自身情感的表达。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寒风易水已成悲,亡国何人见黍离。
枉是荆王疑美璞,更令杨子怨多歧。
胡笳暮应三挝鼓,楚舞春临百子池。
未抵索居愁翠被。
圆荷清晓露淋漓。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

性耿介,尚气节。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号为文。

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今存《武夷新集》、《浦城遗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杨文公谈苑》15卷

关键词解释

  • 易水

    读音:yì shuǐ

    繁体字:易水

    英语:Yishui River

    意思:
     1.水名。在河北省西部。源出易县境,入南拒马河。
      ▶荆轲入秦行刺秦王,燕太子·丹饯别于此。
      ▶

  • 亡国

    引用解释

    1.亡失国家。《礼记·檀弓下》:“ 晋献公 之丧, 秦穆公 使人弔公子 重耳 ,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於斯,得国恒於斯。’” 孔颖达 疏:“言寡人闻前古以来,失亡其国,恒於此丧祸交代之时;得其国家,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时。”《后汉书·李固传》:“昔 秦皇 亡於 沙丘 , 胡亥 、 赵高 隐而不发,卒害 扶苏 ,以至亡国。” 宋 苏轼 《

  • 寒风

    读音:hán fēng

    繁体字:寒風

    英语:bise

    意思:(寒风,寒风)

     1.北风;寒冷的风。
      ▶《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北方曰寒风。”
      ▶南朝·宋

  • 黍离

    读音:shǔ lí

    繁体字:黍離

    英语:shuli

    意思:(黍离,黍离)
    本为《诗•王风》中的篇名。
      ▶《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