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奉和判府经略司徒侍中上巳晚游九曲池诗》 行春丞相寻陈迹,往事空嗟浩劫灰。

行春丞相寻陈迹,往事空嗟浩劫灰。

意思:在春季丞相寻陈迹,往事空嗟叹浩劫灰。

出自作者[宋]强至的《依韵奉和判府经略司徒侍中上巳晚游九曲池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一处古迹的赞美诗,通过对该处古迹的描绘和描述,表达了对古代匠人智慧和才华的敬仰之情。 首联“地势盘纡巧凿开,当年匠意亦多才”,描绘了古迹的地势特点以及其巧妙开凿的情景,表达了对古代匠人的敬意。其中,“盘纡”形象地描绘了地势的曲折和复杂,“巧凿开”则表达了开凿的巧妙和精细。 颔联“池名不逐唐宫废,岸折犹如蜀阪来”,进一步描述了古迹的特点,其名称没有随着唐宫的废墟而消失,而且岸边的折痕仿佛就像从蜀地来的山坡一样自然。这里,“不逐”表达了古迹名称的独特性和持久性,“犹如蜀阪来”则形象地描绘了岸边的形态。 颈联“水落有时逢旧石,草深无处觅遗台”,描绘了古迹的历史和现状。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找到曾经的水石,但草长得太深,已经无法找到过去的遗迹。这里,“水落有时逢旧石”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古迹的尊重,“草深无处觅遗台”则表达了对古迹现状的无奈和惋惜。 尾联“行春丞相寻陈迹,往事空嗟浩劫灰”,表达了丞相寻找古迹遗迹的心情,但面对的是往事如烟、浩劫成灰的无奈。这里,“寻陈迹”表达了寻找历史痕迹的渴望,“空嗟”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惋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迹的描绘和描述,表达了对古代匠人智慧和才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惋惜。整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古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地势盘纡巧凿开,当年匠意亦多才。
池名不逐唐宫废,岸折犹如蜀阪来。
水落有时逢旧石,草深无处觅遗台。
行春丞相寻陈迹,往事空嗟浩劫灰。
作者介绍
强至,字几圣,钱塘(今杭州)人。庆历六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熙宁九年卒,年五十五。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

关键词解释

  • 陈迹

    读音:chén jì

    繁体字:陳跡

    英语:vestiges

    意思:(参见陈迹,陈蹟)

    近义词: 旧事、痕迹、往事、旧迹、遗迹

    详细释

  • 丞相

    读音:chéng xiàng

    繁体字:丞相

    英语:ancient term for secretary of state

    意思:
     1.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
      ▶战国·秦悼武王二

  • 浩劫

    读音:hào jié

    繁体字:浩劫

    短语:万劫不复

    英语:catastrophe

    意思:
     1.极长的时间。佛经谓天地从形成至毁灭为一大劫。
      ▶唐·曹唐《小游

  • 行春

    读音:xíng chūn

    繁体字:行春

    意思:
     1.谓官吏春日出巡。
      ▶《后汉书•郑弘传》:“弘少为乡啬夫,太守第五伦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与孝廉。”
      ▶李贤注:“太守常以春行所主县,劝人农桑,

  • 劫灰

    读音:jié huī

    繁体字:劫灰

    意思:本谓劫火的余灰。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问东方朔。
      ▶朔云:‘不知,可问西域胡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