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潭俯张朝请行县言怀》 仰窥嵩华质,曾未施纤埃。

仰窥嵩华质,曾未施纤埃。

意思:抬头看嵩华山质,没有施细微尘埃。

出自作者[宋]杨时的《和潭俯张朝请行县言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壮威武的行军图景,展现出一种高昂激越的气势。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和生动的描绘,赞美了军队的威严和英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赞美。 首联“夹道旌麾动,阴霾万里开。”描绘了军队行进时的壮观场景,旌旗招展,阴霾的天空也被开辟出万里晴空。这一联通过对行军场面的描绘,展现了军队的雄壮气势和威严。 颔联“霜迎威令肃,春逐马蹄来。”进一步描述了行军的气氛和环境。霜降寒气逼人,军队的威严命令使人心生敬畏。而春天的气息也随着马蹄声的到来而弥漫开来。这一联通过描绘气候的变化,展现了军队的坚毅和勇往直前。 颈联“幽壑光初满,寒荄暖自回。”则表现了自然规律的转变。在军队的行进中,阳光渐渐洒满了幽深的沟壑,寒冷的草根也开始回暖。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力和自然规律的赞美。 尾联“仰窥嵩华质,曾未施纤埃。”最后诗人仰望高耸入云的嵩华山峰,感叹其质地的坚贞,不曾沾染丝毫尘埃。这一联通过对嵩华山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高尚品质和纯洁精神的向往。 整首诗以雄壮威武的行军图景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军队的威严和英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和高尚品质的赞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夹道旌麾动,阴霾万里开。
霜迎威令肃,春逐马蹄来。
幽壑光初满,寒荄暖自回。
仰窥嵩华质,曾未施纤埃。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杨时(1020年-1071年),字龙池,号文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士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世家,曾担任过几个官职,包括监察御史、侍御史等,但因多次上书直言劝谏,受到流放等处罚。杨时一生著述颇丰,尤以诗文、书法成就最为突出。

在文学方面,杨时的作品具有很高的价值,以清新明丽著称,代表作品有《渔家傲·秋思》、《忆江南·江南好》等近百首佳作。在诗歌创作方面,杨时偏爱自由洒脱的体裁和情感,他的诗歌清新朗逸,抒发出豁达惬意的感觉,展现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感之美。

在书法方面,杨时的成就也不容忽视,他的书法风格大胆奔放,自由自在,有“杨文伯之草”之称。杨时擅长于楷、行、草三种书体,其中狂草书法被誉为“飞白神韵”,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书法风格之一。

关键词解释

  • 嵩华

    读音:sōng huá

    繁体字:嵩華

    意思:(嵩华,嵩华)

     1.嵩山和华山的并称。
      ▶晋·葛洪《抱朴子•守塉》:“夫欲隮阆风陟嵩·华者,必不留行于丘垤;意在乎游南溟泛沧海者,岂瑕逍遥于潢洿。”

  • 纤埃

    读音:xiān āi

    繁体字:纖埃

    意思:(纤埃,纤埃)
    微尘。
      ▶晋·潘岳《藉田赋》:“微风生于轻幰,纤埃起于朱轮。”
      ▶宋·苏舜钦《和彦猷晚宴明月楼》之二:“落晚天边燕席开,溪山相照绝纤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