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惜花》 黄昏欲放笙歌散,更绕未栏子细看。

黄昏欲放笙歌散,更绕未栏子细看。

意思:黄昏想放笙歌散,再绕日栏仔细看。

出自作者[宋]寇准的《惜花》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深谢暖风传馥郁,长忧夜雨暗摧残》,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深谢暖风传馥郁”中,“暖风”指的是温暖宜人的气候,“馥郁”则形容香气浓厚,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气候的感谢之情。他似乎在感谢这温暖的气候带来的美好,仿佛在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 次句“长忧夜雨暗摧残”则表达了诗人的忧虑。诗人担心美好的事物会被夜间的雨水所摧残,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保护和珍视之情。诗人似乎在告诫人们要时刻警惕,防止美好的事物受到破坏。 第三句“黄昏欲放笙歌散”描绘了黄昏时分人们欢歌笑语的场景,但诗人却希望这个美好的时刻能够延长一些,即“欲放笙歌散”。这里的“欲”字用得巧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刻的留恋和不舍。 最后一句“更绕未栏子细看”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栏之处的细致观赏。诗人似乎在告诉人们要仔细欣赏身边的美好事物,不要错过任何值得留恋的地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美好事物的珍惜和保护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深谢暖风传馥郁,长忧夜雨暗摧残。
黄昏欲放笙歌散,更绕未栏子细看。
作者介绍 寇准简介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关键词解释

  • 子细

    引用解释

    1.认真、细致;细心。《魏书·源怀传》:“ 怀 性宽容简约,不好烦碎,恒语人曰:‘为贵人,理世务当举纲维,何必须太子细也。譬如为屋,但外望高显,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斧斤不平,斲削不密,非屋之病也。’” 唐 李德裕 《续得高文端贼中事宜四状》:“昨日 高文端 到宅辞臣,因子细问得贼中事宜。” 宋 杨万里 《又题寺后竹亭》

  • 笙歌

    读音:shēng gē

    繁体字:笙歌

    英语:playing and singing

    意思:
     1.合笙之歌。亦谓吹笙唱歌。
      ▶《礼记•檀弓上》:“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

  • 黄昏

    读音:huáng hūn

    繁体字:黃昏

    短语:暮 夕

    英语:dusk

    意思:(黄昏,黄昏)

     1.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时候。
      ▶《楚辞•离骚》:“

  • 散更

    读音:sàn gēng

    繁体字:散更

    意思:夜间最后一次打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等到了散更时,天还没亮,他就请了本官出来回了,把昨夜的事,如此这般的都告诉了。”

    解释:

  • 细看

    读音:xì kàn

    繁体字:細看

    短语:审美 瞩 瞻

    英语:peer

    近义词: 谛视、端量、端详、审视

    详细释义:仔细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