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台城杂诗七首》 明世渔樵终混迹,故山猿鹤怨循墙。

明世渔樵终混迹,故山猿鹤怨循墙。

意思:第二代渔樵终混迹,所以山猿鹤怨沿墙。

出自作者[宋]曹勋的《台城杂诗七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老境、生死、隐居等问题的深沉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整体而言,诗歌意境深远,情感复杂,寓意深远。 首联“老境光阴怯雨霜,怕寒窒隙似猜防”描绘了老年生活的困境,诗人惧怕寒冷的天气和时间的流逝。这一描绘生动而真实,使读者对诗人的处境有了深刻的理解。 颔联“养生饱悟风中烛,卜宅闲寻肘后方”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他意识到生命如风中的蜡烛,随时可能熄灭,因此他开始寻找养生的方法,寻找能够安身立命的地方。 颈联“明世渔樵终混迹,故山猿鹤怨循墙”中,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够像渔夫和樵夫一样,在自然中混迹,与猿鹤为伴,过上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尾联“天台肯约它年隐,半岭松风殷夜床”以天台山为背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隐居愿望。他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某一天,隐居在天台山中,伴随着半岭的松风和夜晚的床铺,过上宁静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通过对老年生活、生命理解、隐居愿望等方面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同时,诗歌的韵律和词句的运用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诗歌才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老境光阴怯雨霜,怕寒窒隙似猜防。
养生饱悟风中烛,卜宅闲寻肘后方。
明世渔樵终混迹,故山猿鹤怨循墙。
天台肯约它年隐,半岭松风殷夜床。

关键词解释

  • 明世

    读音:míng shì

    繁体字:明世

    意思:政治清明的时代。
      ▶《史记•太史公自序》:“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
      ▶《三国志•蜀志•孟光传》:

  • 渔樵

    引用解释

    1.打鱼砍柴。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於 江 渚之上,侣鱼鰕而友麋鹿。”

    2.渔人和樵夫。 唐 王维 《桃源行》:“平明閭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宋 范成大 《携家石湖赏拒霜》诗:“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 清 顾光旭 《弓

  • 混迹

    解释

    混迹 hùnjì

    [hide one\'s identity;unworthly occupy a place among] 杂身其间

    引用解释

    见“ 混迹 ”。

  • 鹤怨

    引用解释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猨惊。”意谓鹤因隐士出山、蕙帐空空而愁怨。后以“鹤怨”指期待着归隐的人。 唐 李商隐 《赠宗鲁笻竹杖》诗:“鹤怨朝还望,僧閒暮有期。” 宋 苏轼 《李杞寺丞见和前篇复用元韵答之》:“人生何者非蘧庐,故山鹤怨秋猿孤。” 清 冯登府 《浪淘沙·落叶》词:“飘泊任高低,鹤怨鹃啼。断

  • 循墙

    引用解释

    1.谓避开道路中央,靠墙而行。表示恭谨或畏惧。《左传·昭公七年》:“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杜预 注:“言不敢安行也。” 晋 陆云 《逸民箴》:“咎自专宠,福在循墙,是故保其安者常危,而忘其存者不亡。” 明 宋濂 《题梁元帝画职贡图》:“其画……亦为 宋 代名笔所作,世之粗工,涂青抹红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