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杨屯田通判永兴》 长安弃废比藩方,通理犹宜占省郎。

长安弃废比藩方,通理犹宜占省郎。

意思:长安被废弃和藩镇,通理还应占省郎。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送杨屯田通判永兴》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一个历史地点的深度思考和感慨,通过对长安弃废的藩方进行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家族兴衰的感慨。 首联“长安弃废比藩方,通理犹宜占省郎”,诗人首先描绘了长安的弃废景象,与曾经的藩方盛况形成对比。然而,尽管废弃,此地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适合有人在此担任官职。这一联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现在的感慨。 颔联“入洛才名齐二陆,有唐门户本三杨”,诗人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和家族来进一步描绘长安的过去。这里的“二陆”指的是西晋时的陆机、陆云兄弟,他们曾被誉为“洛中二十四友”之首,才华横溢。而“三杨”则是指唐代杨姓家族,他们曾是唐代的重要政治家和贵族,对唐代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联表达了长安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颈联“袖中丹桂家声在,道畔丰碑祖德光”,诗人描绘了长安的家族历史。这里的“丹桂”象征着荣耀和成功,“祖德光”则是指家族的荣誉和祖先的光辉事迹。诗人通过描述家族的辉煌历史和祖辈的光辉事迹,表达了对家族的敬仰和怀念。 尾联“莫向公余寻故第,榛芜难认靖恭坊”,诗人以劝诫的口吻告诫人们不要在公务之余寻找过去的故居,因为现在的故居已经变得荒芜不堪,难以辨认。这一联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沉湎于过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长安弃废地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家族兴衰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家族历史的描绘,表达了对家族的敬仰和怀念。同时,诗人也以劝诫的口吻告诫人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沉湎于过去。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长安弃废比藩方,通理犹宜占省郎。
入洛才名齐二陆,有唐门户本三杨。
袖中丹桂家声在,道畔丰碑祖德光。
莫向公余寻故第,榛芜难认靖恭坊。
作者介绍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长安

    读音:cháng ān

    繁体字:長安

    英语:chang-an

    意思:(长安,长安)

     1.古都城名。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

  • 弃废

    读音:qì fèi

    繁体字:棄廢

    意思:(弃废,弃废)
    犹废弃;不用。旧题汉·黄石公《素书•遵义》:“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
      ▶张商英注:“自厚而薄人,则人才将弃废矣。”
      ▶南朝·梁·刘

  • 省郎

    读音:shěng láng

    繁体字:省郎

    意思:
     1.指皇帝的侍从官。因居省禁中,故称。
      ▶《南史•王韶之传》:“晋帝自孝武以来常居内殿,武官主书于中通呈,以省官一人管诏诰,住西省,因谓西省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