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张少卿过德清忆郎中五弟》 朝见鹡鴒诗思苦,夜听鸿雁睡魂醒。

朝见鹡鴒诗思苦,夜听鸿雁睡魂醒。

意思:朝见兄弟鴒诗思苦,晚上听鸿雁睡魂醒。

出自作者[宋]苏颂的《和张少卿过德清忆郎中五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深厚的情感和精炼的文字,表达了对兄弟情谊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平昔知君兄弟名,籍随廉茂策通经”,诗人通过描述兄弟俩的名字在平昔之时就已经闻名,借用了廉茂策通经典故来赞美他们的才华和智慧。这表明诗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也暗示了他们有着非凡的才华和潜力。 “已伤荆木一枝折,重过桐乡双泪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兄弟分离的伤感之情。诗人再次经过兄弟曾经生活的地方,不禁泪流满面,表达了对兄弟离别的深深哀痛。 “朝见鹡鴒诗思苦,夜听鸿雁睡魂醒”这两句诗则描绘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白天,诗人看到鹡鴒(一种水鸟)的叫声,想起兄弟曾经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诗思苦涩;夜晚,听着鸿雁的叫声,诗人无法入睡,思绪万千。 最后两句“近闻阮巷有才子,异日轩昂看拾青”,诗人对未来的期待跃然纸上。诗人听说阮巷里出现了一位才子,相信他日后定会飞黄腾达。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兄弟俩未来的美好祝愿,也暗示了诗人对他们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兄弟情谊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平昔知君兄弟名,籍随廉茂策通经。
已伤荆木一枝折,重过桐乡双泪零。
朝见鹡鴒诗思苦,夜听鸿雁睡魂醒。
近闻阮巷有才子,异日轩昂看拾青。
作者介绍
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容,号铁冠道人,是中国宋代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等多才多艺的人物。他出生于河南汝州一个官宦家庭,早年曾任过徐州知州和江宁府推官等职,后来历任礼部侍郎、太常卿等职。苏颂在政治上倡导开疆拓土,发展经济,加强刑法,提出“三务”(即钦定土地、推行新法和整顿军备)和“三策”(即皇帝当巡视全国,如有壅蔽者一律除掉;设立中书省,以督促各地政务;推行渔业、农业和水利事业),为宋代政治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

苏颂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以天圆地方为宇宙观,提出了“太虚实落说”和“青阳三策论”等理论,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赤道仪和水银温度计,对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苏颂还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散文以议论和叙事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充满诗意;他的书法和画作也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代表作有《铁冠图》等。

关键词解释

  • 诗思

    读音:shī sī

    繁体字:詩思

    意思:(诗思,诗思)
    做诗的思路、情致。
      ▶唐·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诗:“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清·王夫之《乍开梅》诗:“底事花魂多荏苒,逼人诗

  • 朝见

    读音:cháo jiàn

    繁体字:朝見

    英语:have an audience with

    意思:(朝见,朝见)
    臣下上朝参见君王。
      ▶《史记•秦始皇本纪》:“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

  • 鸿雁

    读音:hóng yàn

    繁体字:鴻雁

    短语:雁 大雁 鸿

    英语:swan goose

    意思:(鸿雁,鸿雁)
    见“鸿鴈”。

    详细释义

  • 鹡鴒

    读音:jí líng

    词语解释

    ⒈   鹡鴒科的鸟之任一种,与鹨有亲缘关系,体型纤细,尾特别长,习惯性地上下抖动。如:鹡鴒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