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抚州钟郎中》 去载分襟后,寻闻在建安。

去载分襟后,寻闻在建安。

意思:离开载分襟后,不久听说在建安。

出自作者[唐]徐铉的《寄抚州钟郎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去载分襟后,寻闻在建安。封疆正多事,罇俎若为欢。都护空遗镞,明君欲舞干。绕朝时不用,非是杀身难。》,作者不详,可能是古人写的关于建安的诗。 首联“去载分襟后,寻闻在建安。封疆正多事,罇俎若为欢。”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情景,以及听说友人仍在建安时的惊讶和感慨。建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事之秋,战事频繁,政治动荡。在这样的背景下,友人之间的离别和重逢更显得尤为珍贵。颔联“都护空遗镞,明君欲舞干。”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能的赞赏和对建安时局的不满。颈联“绕朝时不用,非是杀身难。”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人生际遇和命运无常的感慨。尾联“去载分襟后,寻闻在建安。”再次强调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重逢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通过描绘建安时期的战事和政治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友人的赞赏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无奈的感慨,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运用了典故和比喻等手法,使得诗歌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感染力。同时,诗歌语言简练、意蕴深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去载分襟后,寻闻在建安。
封疆正多事,罇俎若为欢。
都护空遗镞,明君欲舞干。
绕朝时不用,非是杀身难。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他的父亲徐延休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徐铉十岁开始能够写作,以文笔清丽工整著称,被誉为唐代韩愈之后的诗文“韩徐”。他的诗歌和散文以清新淡雅、自然优美为主,代表作品有《风入松》、《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竹轴帖》、《道德经》等,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徐铉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散文和书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解释

  • 建安

    读音:jiàn ān

    繁体字:建安

    英语:Jian An period at the end of the Han Dynasty

    详细释义:1.位于福建省,今与瓯宁县合为建瓯县。

  • 分襟

    读音:fēn jīn

    繁体字:分襟

    意思:犹离别,分袂。
      ▶唐·王勃《春夜桑泉别王少府序》:“他乡握手,自伤关塞之春;异县分襟,竟切悽怆之路。”
      ▶元·萨都剌《别高照庵》诗:“分襟在今日,握手又何年?”明·无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