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徐侍御充南诏判官》 地偏风自杂,天漏月稀明。

地偏风自杂,天漏月稀明。

意思:地偏风从杂,天漏月稀明。

出自作者[唐]许棠的《送徐侍御充南诏判官》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出使安夷途中,写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沿途风土人情的描写,以及对于异域文化的感悟。 首联“西去安夷落,乘轺从节行。”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地和行程。“彤庭传圣旨,异域化戎情。”表达了作者传达圣旨,传播文化的使命感。 颔联“瘴路穷巴徼,蛮川过峤城。”描绘了出使途中的艰辛和壮丽。“地偏风自杂,天漏月稀明。”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异域的风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异域文化的感悟。 颈联“危栈连空动,长江到底清。”进一步描绘了出使途中的危险和惊险,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长江的赞美。“笑宜防狒狒,言好听猩猩。”这里用典故表达了对于异域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尾联“回期佩印绶,何更见新正。”表达了回朝的期待和对于新一年的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异域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语言生动,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西去安夷落,乘轺从节行。
彤庭传圣旨,异域化戎情。
瘴路穷巴徼,蛮川过峤城。
地偏风自杂,天漏月稀明。
危栈连空动,长江到底清。
笑宜防狒狒,言好听猩猩。
抚论如敦行,归情自合盟。
回期佩印绶,何更见新正。

关键词解释

  • 天漏

    读音:tiān lòu

    繁体字:天漏

    意思:谓雨量过多。
      ▶唐·杜甫《九日寄岑参》诗:“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清·钱谦益《苦雨叹》诗:“东南天漏何时好?一月愁霖失晴昊。”

  • 漏月

    引用解释

    谓多雨的月份。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一章:“但是 成都 的阴历九月,是出名的漏月,要望晴明,真不知还要好多天。”

    读音:lòu yu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