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不如耳见,口说争如鼻说。
意思:眼见不如耳见,口说争如鼻子说。
出自作者[宋]张伯端的《性地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求生本自无生,畏灭何曾暂灭。眼见不如耳见,口说争如鼻说。》以其独特的哲学视角和深邃的智慧,展示了深刻的生命观和世界观。
首两句“求生本自无生,畏灭何曾暂灭。”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真理,即生命的本质是无生的,不存在真正的开始和结束,只有变化和流转。求生本身就意味着无生,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求生的过程,没有所谓的起始点。而畏灭,也只是暂时的现象,真正的解脱并非完全消失,而是转化成了另一种存在形式。
接下来两句“眼见不如耳见,口说争如鼻说。”则从感官体验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真理。眼见、耳听、口说、鼻嗅,这些都是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但每一种方式都有其局限性。眼见不能完全了解声音的细节,口说不能完全传达鼻嗅的感受。这两句诗提醒我们要尊重和理解每一种感知方式,不要过于依赖某种单一的认知方式来理解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刻的生命观,即生命本身是无生的,真正的生死不过是形式的转换,而每一种感知方式都有其局限性。这种对生命和世界的理解,既是一种哲学思考,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它提醒我们要尊重每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不要过于执着于某种单一的认知方式,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世界。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述,使得抽象的道理变得易于理解和接受。这种写作手法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