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竹坞》 欲识养民意,先观爱物心。

欲识养民意,先观爱物心。

意思:想知道养民意,先看爱人心。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竹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竹林的景色和气氛,表达了作者对养民爱物之心的赞美。首联“二何迹相继,竹坞日阴森”描绘了竹林的景色,通过“日阴森”三字,表现出竹林幽深、静谧的氛围。颔联“欲识养民意,先观爱物心”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养民爱物之心的看重,认为只有先有爱物之心,才能真正做到养民。颈联“低垂樽俎冷,密映管弦深”则通过描写竹林中的景象,进一步表现出竹林的幽静和神秘感。尾联“勿怪湖光少,年来碧影侵”则点明了竹林对湖光的遮挡,但也表达了作者对竹林美景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竹林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同时也呼吁人们要珍视自然、爱护生命。在词句方面,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贴切的比喻,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让人感受到竹林的美丽和神秘。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二何迹相继,竹坞日阴森。
欲识养民意,先观爱物心。
低垂樽俎冷,密映管弦深。
勿怪湖光少,年来碧影侵。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民意

    读音:mín yì

    繁体字:民意

    短语:公意 下情

    英语:public opinion

    意思:民众的意愿。
      ▶《庄子•说剑》:“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

  • 养民

    读音:yǎng mín

    繁体字:養民

    意思:(养民,养民)
    养育人民。
      ▶《书•大禹谟》:“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宋·叶适《上光宗皇帝札子》:“三代之养民,臣犹未敢言也。”
      ▶《清

  • 物心

    读音:wù xīn

    繁体字:物心

    意思:人心。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论》:“刘氏德泽实繫物心,故立其寝庙,百姓睹而怀旧;正其衣冠,父老见而垂泣。”
      ▶《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我初平建康,人皆劝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