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迁无计脱簪组,西归谁为栽松竹。
意思:南迁无计逃脱簪组,西归谁为移栽松树竹子。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次韵子瞻留别三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野性的、隐居在林麓之间的僧人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野人性似修行僧,长愿幽居近林麓”描绘了一个野性、朴实的形象,他像是一个修行僧一样,长期居住在靠近林麓的地方。这里的“野人”并非指真正的野人,而是指隐居在山林之间的人,他们远离尘世喧嚣,过着简单而朴素的生活。
“南迁无计脱簪组,西归谁为栽松竹”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不满。他无法摆脱官场的束缚,无法离开繁华的城市,去追求他向往的隐居生活。同时,他也感到无人能够支持他去西归山林,栽种松竹,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头上白云即飞盖,耳畔清泉当鸣玉”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向往的生活环境。他希望头顶着白云,耳边听着清泉的声音,过着宁静、自然的生活。这里的“白云”和“清泉”都是自然之景,它们象征着纯洁、宁静和自然,是诗人向往的生活环境的象征。
最后,“洛川犹是冠盖林,更愿高飞逐黄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更高层次、更自由生活的追求。他仍然向往繁华的城市生活,但同时也渴望能够像黄鹄一样高飞远走,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自由。这里的“黄鹄”象征着自由和远大的理想,是诗人内心追求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修行僧般的野人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由、自然的向往和对更高层次生活的追求,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