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颂证道歌·证道歌》 谁见螳螂能拒辙,萤虫七夕吞明月。

谁见螳螂能拒辙,萤虫七夕吞明月。

意思:谁看见螳螂能抵抗车辙,萤火虫七夕吞明月。

出自作者[宋]释印肃的《颂证道歌·证道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和季节的变换,以及人生的无常和短暂。它以螳螂捕蝉、萤火虫在七夕吞食明月、织女星和牵牛星等自然现象为比喻,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常和短暂的深深理解。 首句“谁见螳螂能拒辙”,以螳螂捕蝉的故事为比喻,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螳螂在树枝间穿梭,看似强大,但其实它的力量在微不足道的小径上,就像我们人类在生活的道路上一样。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强大,有力量去抵抗生活的困难,但实际上,我们可能只是看起来强大而已。 “萤火虫七夕吞明月”,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萤火虫活跃的季节。萤火虫在夜色中闪烁,看似微弱,但其实它们在黑暗中照亮了道路。七夕的夜晚,萤火虫吞食了明月,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织女心宽不作声”,织女星是天空中最明亮的星星之一,象征着女性的智慧和力量。这里用织女星不作声来表达人生的无常和无法预知。我们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就像织女星无法预测银河中的变化一样。 “牵牛一棒和空折”,牵牛花与七夕有关,七夕时人们会用牵牛花来装饰。这里用“牵牛一棒”来表达生命的脆弱和易逝,就像牵牛花被轻轻一击就会凋谢一样。同时,“空折”也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无法预知,可能你一直期待的事情最后却落空了。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现象为比喻,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常和短暂的理解。它提醒我们珍惜每一个时刻,不要忽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因为它们都可能成为我们理解生命的重要线索。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不要过于期待未来,因为生活充满了未知和变化。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谁见螳螂能拒辙,萤虫七夕吞明月。
织女心宽不作声,牵牛一棒和空折。

关键词解释

  • 螳螂

    读音:táng láng

    繁体字:螳螂

    短语:

    英语:mantis

    意思:亦作“螗螂”。
     即螳蜋。
      ▶明徐渭《代云南策问》之一:“此犹可委曰跖犬不忘吠尧,

  • 七夕

    读音:qī xī

    繁体字:七夕

    英语:Double Seventh Day

    意思:农历七月初七之夕。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旧俗妇女于是夜在庭院中进行乞巧活动。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 明月

    读音:míng yuè

    繁体字:明月

    英语:bright moon

    意思:
     1.光明的月亮。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张若虚《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