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玉笥山留题》 形骸已销散,心想都凝寂。

形骸已销散,心想都凝寂。

意思:身体已经消散,心想都凝神寂。

出自作者[唐]徐铉的《玉笥山留题》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一种深情的、内省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远方仙乡的向往,对王事责任的敬重,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首句“仙乡会应远,王事知何极。”诗人以一种悠远的、向往的语气,表达了对仙乡的向往和对王事的敬重。这里的“仙乡”并非单纯指地理上的仙境,更多的是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而“王事”则是指诗人作为国家一员的职责和义务,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深深的忠诚。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既向往自由又热爱责任,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情感表达。 “征传莫辞劳,玉峰聊一息。”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坚韧。诗人明白,王事艰辛,但为了国家,他愿意承担这份劳苦。在玉峰休息片刻,既是身体的需要,也是精神的喘息。这里,诗人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艰难,展示了他的勇气和毅力。 “形骸已销散,心想都凝寂。”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形骸指身体,销散指生命的消逝;心想指心灵,都凝寂则表达了心灵的平静和专注。诗人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但他的心灵却在这片刻的安静中得到了升华。这里,诗人以一种淡然的态度面对生死,展示了他的超脱和智慧。 “真气自清虚,非关好松石。”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真气指真正的精神力量,清虚则表达了内心的清净和空灵。诗人认为,这种精神力量并非来源于对松石的喜好,而是来源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平静。这里,诗人以一种哲人的视角,表达了对人生的理解。 “九仙皆积学,洞壑多遗迹。”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九仙是传说中的神仙,他们都有丰富的学识;洞壑则是自然景观,留下了许多遗迹。诗人以此表达了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和追求。 最后,“游子归去来,胡为但征役。”这两句诗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游子指的是诗人自己,他明白生活的本质就是不断的征战和奋斗,但他也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回到故乡,享受生活的平静和安宁。这里的“胡为”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无奈和困惑,但也透露出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深情而内省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远方仙乡的向往,对王事责任的敬重,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它展示了诗人的勇气、毅力、智慧、超脱以及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和追求。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人生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仙乡会应远,王事知何极。
征传莫辞劳,玉峰聊一息。
形骸已销散,心想都凝寂。
真气自清虚,非关好松石。
九仙皆积学,洞壑多遗迹。
游子归去来,胡为但征役。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他的父亲徐延休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徐铉十岁开始能够写作,以文笔清丽工整著称,被誉为唐代韩愈之后的诗文“韩徐”。他的诗歌和散文以清新淡雅、自然优美为主,代表作品有《风入松》、《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竹轴帖》、《道德经》等,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徐铉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散文和书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解释

  • 形骸

    读音:xíng hái

    繁体字:形骸

    短语:躯壳 形体

    英语:the human body

    意思:
     1.人的躯体。
      ▶《庄子•天地》:“汝方将忘汝神气,堕

  • 心想

    读音:xīn xiǎng

    繁体字:心想

    意思:
     1.思想;感情。
      ▶唐·沈佺期《夜泊越州逢北使》诗:“容颜荒外老,心想域中愚。”
      ▶宋·洪迈《容斋五笔•张薀古大宝箴》:“一彼此于胸臆,捐好恶于心想。”

  • 散心

    读音:sàn xīn

    繁体字:散心

    短语:排解 消 解闷 清闲 消遣

    英语:beguilement

    意思:I
    消除烦闷,使心情舒畅。
       ▶宋·孔平仲《

  • 凝寂

    读音:níng jì

    繁体字:凝寂

    意思:端庄镇定。
      ▶《晋书•孝武帝纪赞》:“君若缀旒,道非交泰。
      ▶简皇凝寂,不贻伊害。”
      ▶南朝·宋·法明《答李交州书》:“夫法身凝寂,妙色湛然,故能隐显顺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