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不学小儿痴,四十头颅已可知。
意思:大孩子不学习小儿痴呆,四十头颅已经可以知道。
出自作者[宋]于石的《自述》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大儿不学小儿痴,四十头颅已可知》是一首描绘人生哲理的诗,它以两个儿子的不同性格和人生道路为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期待。
首句“大儿不学小儿痴”,这里作者借大儿子的不学无术,比喻那些在人生道路上没有明确目标、无所事事的人。而小儿的痴,则象征着那些执着于梦想、追求理想的人。这种对比描绘,既体现了人生的多样性,也表达了作者对不同人生道路的看法。
“四十头颅已可知”一句,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不可逆转。四十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许多人在事业和家庭上的分水岭。这句话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即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独特的轨迹,不可复制,也无法逆转。
接下来的两句“道胜自然贫亦乐,气充不与貌俱衰。”是对人生哲理的进一步阐述。道,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智慧和道理;自然,则是指顺应自然、保持本真。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只要拥有智慧和本真,即使贫穷也能快乐,而气度则是指人的精神状态,不会因为年龄或外貌的变化而衰退。
“三杯徐邈圣贤酒,一卷渊明甲子诗。”这两句描绘了作者的生活方式,即以酒会友,以书为伴。徐邈的圣贤酒和陶渊明的甲子诗,分别代表了作者对品酒和读书的热爱。这不仅体现了作者的生活情趣,也显示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最后一句“满眼世情从厚薄,此心当与古人期。”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人生的期望。作者认为,随着对人生的深入理解,他越来越明白世情的厚薄之分,也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因此,他期待自己能与古人期许的人生观保持一致,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坚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期望。它提醒我们,人生短暂,要珍惜每一刻;人生道路多样,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要追求精神世界,而非仅仅追求物质;同时也要理解并接受世情的厚薄之分。这首诗不仅富有哲理,也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值得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