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通州徐居厚使君》 久已安时论,狂因叹史才。

久已安时论,狂因叹史才。

意思:已经安全时论,狂于是感叹修史的才能。

出自作者[宋]孙应时的《寄通州徐居厚使君》

全文赏析

这首诗《久已安时论,狂因叹史才.
及知前辈少,谁说过江来。
日月间难得,星霜老易催。
阳秋百年事,作意莫迟回。》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一种深沉而富有哲理的笔触,探讨了人生、历史和时间的主题。 首联“久已安时论,狂因叹史才”,诗人表达了一种对安定时期的期待和对历史的热情,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历史记载的渴望和无奈。这里,“安时论”指的是对安定时期的期待和时局的关注,“狂因”则表达了对历史的热情和历史的记录者——史才的赞叹。 颔联“及知前辈少,谁说过江来”,诗人开始深入探讨历史的话题,他感叹知道前辈历史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有人可能从未了解过江来的历史。这表达了对历史传承的忧虑,也暗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难以理解性。 颈联“日月间难得,星霜老易催”,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他觉得日月交替是很难得的,而星霜老去却容易催人老。这里,诗人用日月和星霜来比喻时间,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不可抗拒性。 尾联“阳秋百年事,作意莫迟回”,诗人鼓励我们要珍惜历史,不要迟疑不决。这里的“阳秋”指的是《后汉阳秋》,这是南朝人写的史书,对东汉历史进行了评论和记载。诗人希望我们能够把握住历史的脉络,不要迟疑和犹豫。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慨。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珍视历史,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传承的忧虑和对时间的敬畏。这种深沉的思考和感慨,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久已安时论,狂因叹史才。
及知前辈少,谁说过江来。
日月间难得,星霜老易催。
阳秋百年事,作意莫迟回。

关键词解释

  • 安时

    读音:ān shí

    繁体字:安時

    意思:(安时,安时)

     1.安于时运。
      ▶宋·刘炎《迩言》:“人在尘笼,不顺性命,与安时俟命者,何独不然。”参见“安时处顺”。
     
     2.安定时势。

  • 久已

    读音:jiǔ yǐ

    繁体字:久已

    意思:早就。
      ▶清·恽敬《与宋于廷书》:“迨正月垂尽,因雨霁赴江干,旌旆久已东发矣。”
      ▶《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原来姑娘被张金凤一席话,把他久已付之度外的一肚子事由儿,给提

  • 史才

    读音:shǐ cái

    繁体字:史才

    意思:修史的才能。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夫属碑之体,资乎史才。”
      ▶唐·刘知几《史通•覈才》:“夫史才之难,其难甚矣。”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