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谢东粹包宏父三首癸卯夏》 每遭饥寒厄,出吐辛酸辞。

每遭饥寒厄,出吐辛酸辞。

意思:每次遭受饥寒困,出吐辛酸辞。

出自作者[宋]戴复古的《谢东粹包宏父三首癸卯夏》

全文赏析

这首诗《平生不识字,把笔学吟诗》是一首对韦应物诗歌创作的独特性的赞美和敬仰。诗中描绘了韦应物诗歌创作的艰辛和坎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韦应物诗歌的喜爱和敬仰。 首两句“平生不识字,把笔学吟诗”,直接点明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起点。诗人表示自己平生没有读过书,但却拿起笔开始学习吟诗。这样的起点,使得诗人对韦应物的自学成才的故事感到非常敬佩。 “旧说韦苏州,于余今见之”一句,诗人表示自己一直对韦应物的诗歌有所了解,而现在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才真正理解了韦应物诗歌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的诗句“每遭饥寒厄,出吐辛酸辞”,描绘了诗人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和不易。每当诗人遭遇饥寒交迫的困境时,他都会用笔墨倾吐自己的辛酸和苦痛。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也展示了韦应物诗歌中常有的凄苦、悲凉的情感。 “候虫鸣屋壁,凤蝉啭枯枝”,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创作环境的简陋和艰苦,同时也展示了韦应物诗歌中常见的自然景象。这些自然景象在诗人笔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情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感人。 “但有可怜声,入耳终无奇”,诗人表示尽管自己的作品充满了凄苦、悲凉的情感,但是这些情感却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赞赏。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的不足和遗憾,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韦应物诗歌的高度评价和敬仰。 最后一句“宏斋误题品,恐贻识者饥”,表达了诗人对韦应物诗歌的高度赞赏和敬仰之情。诗人认为自己的作品无法与韦应物的诗歌相提并论,因此感到非常惭愧和遗憾。这也体现了诗人谦虚、自省的精神品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自身的创作经历和情感表达,展现了韦应物诗歌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敬仰之情,以及对自身不足的反思和自省。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作品,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平生不识字,把笔学吟诗。
旧说韦苏州,于余今见之。
每遭饥寒厄,出吐辛酸辞。
候虫鸣屋壁,凤蝉啭枯枝。
但有可怜声,入耳终无奇。
宏斋误题品,恐贻识者饥。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戴复古(1167年-1248年后),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

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解释

  • 饥寒

    读音:jī hán

    繁体字:飢寒

    英语:hunger and cold

    意思:(饥寒,饥寒)

     1.飢饿寒冷。饥,通“飢”。
      ▶清·顾炎武《顾与治诗》:“士之生而失计,不能取

  • 辛酸

    读音:xīn suān

    繁体字:辛酸

    英语:octanoic acid

    意思:
     1.辣味与酸味。
      ▶《荀子•正名》:“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
      ▶汉·张衡《七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