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王明府入道》 轻雪笼纱帽,孤猿傍醮坛。

轻雪笼纱帽,孤猿傍醮坛。

意思:轻雪笼纱帽,我猿旁边醮坛。

出自作者[唐]戎昱的《送王明府入道》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情节为切入点,描绘了他对山水之美的热爱,以及他在山中修炼的日常生活。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 引出主题:诗的开头两句“何事陶彭泽,明时又挂冠”,直接引出了陶渊明这个主题,暗示了他对陶渊明的向往和羡慕。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在明朗的时代选择挂冠归隐的行动感到疑惑,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种行为的羡慕之情。 2. 描绘山水之美:“为耽泉石趣,不惮薜萝寒。”这两句诗描绘了陶渊明对山水之美的热爱,他沉醉于山泉石头的乐趣之中,不畏惧薜荔藤萝的寒气。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3. 描绘修炼生活:“轻雪笼纱帽,孤猿傍醮坛。”这两句诗描绘了陶渊明在山中的修炼生活。他戴着轻雪覆盖的纱帽,猿猴陪伴着他修炼。这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4. 描绘精神状态:“悬悬老松下,金灶夜烧丹。”这两句诗描绘了陶渊明在老松树下炼丹的场景。他心系高远,金灶在夜晚燃烧着,表达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陶渊明挂冠归隐、修炼生活的向往和羡慕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何事陶彭泽,明时又挂冠。
为耽泉石趣,不惮薜萝寒。
轻雪笼纱帽,孤猿傍醮坛。
悬悬老松下,金灶夜烧丹。
作者介绍 戎昱简介
戎昱(rongyu)(744年~800年),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一说登进士第。肃宗上元至代宗永泰(760—766)间,来往于长安、洛阳、齐、赵、泾州、陇西等地。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元年(766)入蜀,见岑参于成都。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关键词解释

  • 纱帽

    读音:shā mào

    繁体字:紗帽

    英语:gauze cap

    意思:(纱帽,纱帽)

     1.纱制官帽。
      ▶《北齐书•归彦传》:“齐制,宫内唯天子纱帽,臣下皆戎帽,特赐归彦纱帽以

  • 笼纱

    读音:lóng shā

    繁体字:籠紗

    意思:(笼纱,笼纱)
    即纱笼。用绢纱作外罩的灯笼。
      ▶宋·姜夔《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词:“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狐嫁女》:

  • 醮坛

    读音:jiào tán

    繁体字:醮壇

    意思:(醮坛,醮坛)
    道士祭神的坛场。
      ▶唐·陆龟蒙《和南阳润卿将归雷平》:“真仙若降如相问,曾步星罡遶醮坛。”
      ▶明·沈德符《野获编•科场三•王国昌》:“嘉靖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