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夜闻风雨,晨起见雪》 昨梦风生壑,今疑雪有声。

昨梦风生壑,今疑雪有声。

意思:昨天梦见生风壑,现在怀疑雪有声。

出自作者[现代]马一浮的《夜闻风雨,晨起见雪》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昨梦风生壑,今疑雪有声。
非声复非色,是汝眼初明。》,它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从整体上看,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首句“昨梦风生壑,今疑雪有声”描绘了作者昨夜在山谷中感受到的风,而今晨却疑虑雪是否发出声音。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昨夜的风与今晨的雪声相比较,突出了自然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非声复非色,是汝眼初明”这两句则更进一步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作者认为,声音和颜色并非真实存在的,而是通过我们的感官感知到的。这里的“汝”指的是眼睛,表达了作者通过初明的眼睛去观察和理解世界。这也暗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理解超越了感官的局限,达到了更高的精神层面。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世界的敬畏和欣赏,以及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它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美感。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世界的独特见解,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发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昨梦风生壑,今疑雪有声。
非声复非色,是汝眼初明。
作者介绍 马一浮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关键词解释

  • 风生

    读音:fēng shēng

    繁体字:風生

    意思:(风生,风生)

     1.起风。
      ▶晋·潘岳《为诸妇祭庾新妇文》:“室虚风生,床尘帷举。”
      ▶唐·李白《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诗:“水退池

  • 有声

    读音:yǒu shēng

    繁体字:有聲

    英语:sound

    意思:(有声,有声)
    有声誉;着称。
      ▶《诗•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遹骏有声。”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