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终南积翠》 有时浮爽气,拄笏可揽结。

有时浮爽气,拄笏可揽结。

意思:有时浮爽气,撑着笏板可揽结。

出自作者[明]林鸿的《终南积翠》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的诗,通过对终南山四季不衰的翠色、山川地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感受和向往。 首句“终南太古色,积翠无冬春。”描绘了终南山的整体形象,它被形容为“太古色”,这可能暗示了它的古老和庄重。而“积翠无冬春”则表达了终南山四季常青的景象,无论冬夏,它都保持着翠绿的颜色。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永恒和不变的感觉,也象征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恒久欣赏。 “阳厓俯荆楚,阴壑开函秦。”这两句描绘了终南山的两面景色。阳厓是指向阳的山坡,这里俯视着荆楚大地。阴壑则是背阴的山谷,那里有打开的函秦。这种对比展示了终南山的地貌丰富多样,也暗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碧树晓未分,苍苍散参辰。”这句描绘了山中的树丛,清晨时分,树丛还看不太清,但已经是一片翠绿,散布在参差错落的星辰之间。这种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感觉,也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下蟠蛰水龙,上有避世人。”这句描绘了山中的水龙和隐士。山下的水龙盘踞在地下,而山上有避世的隐士,他们远离尘嚣,享受着自然的宁静。这种描绘展示了自然与人性的和谐统一,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有时浮爽气,拄笏可揽结。安得构精庐,谈经对松雪。”描绘了诗人对构建精庐的渴望,希望在那里与松雪对谈,诵读经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进一步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文化、对经典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终南山的四季景色、地貌特征、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感受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的热爱。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终南太古色,积翠无冬春。
阳厓俯荆楚,阴壑开函秦。
碧树晓未分,苍苍散参辰。
下蟠蛰水龙,上有避世人。
有时浮爽气,拄笏可揽结。
安得构精庐,谈经对松雪。
作者介绍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

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而一时才士如郑孟宣、高廷礼、周又铉、黄铉之、林伯璟、林汉孟之流,皆从之游。其后王皆山、王中美、王孟扬、陈仲完、郑公启、张友谦、赵景哲诸名人,以诗名于时,又私淑于鸿者也……”。《四库全书提要》中说:“况高棅尚不免庸音,鸿则时绕清韵。”欧应昌《瑞岩山志》曾收录林鸿《游瑞岩》一诗。

林鸿著作有《林鸿诗》1卷、《鸣盛词》1卷、《鸣盛集》4卷。明代曾刊印《闽中十子诗抄》一书,收录有林鸿诗作。

关键词解释

  • 爽气

    读音:shuǎng qì

    繁体字:爽氣

    英语:cool and refreshing air; refreshed; comfortable; frank; straightforward

    意思:(爽气,

  • 有时

    读音:yǒu shí

    繁体字:有時

    短语:奇迹 有时候 偶发

    英语:sometimes

    意思:(有时,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
      ▶《

  • 揽结

    读音:lǎn jié

    繁体字:攬結

    意思:(揽结,揽结)

     1.采摘繫结。
      ▶唐·陆龟蒙《书带草赋》:“弱可揽结,匀能布护。”
     
     2.收取。
      ▶唐·李白《望五老峰》诗:“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