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东林双涧有怀旧游》 沧波涉海惊魂梦,白发看山倦啸吟。

沧波涉海惊魂梦,白发看山倦啸吟。

意思:沧波涉海惊魂梦,白头发看山疲倦啸吟。

出自作者[明]林鸿的《过东林双涧有怀旧游》

全文赏析

这首诗《曾于此地盍朋簪,岁晏重来百感深》是一首对往昔友人聚会的怀念之作,作者在岁末再次来到这个地方,引发了深深的感慨。 首句“曾于此地盍朋簪”,诗人回忆起过去在这个地方与朋友们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岁晏重来百感深”则表达了时光飞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门掩薄寒初暝雪,树含轻霭欲栖禽”,描绘了一个冬日的傍晚,诗人独自一人回到旧地,门掩起薄寒,树枝上挂着将要归巢的鸟儿。这种景象既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寥,也暗示了岁末的寒冷和凄凉。 “沧波涉海惊魂梦,白发看山倦啸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老去的感慨。“沧波涉海”暗指生命的漫长和宽广,“白发看山”则表达了年华老去和看山倦怠的心情。 最后两句“闻说远公能馆我,便投章甫卧东林”,诗人表示如果能够得到友人的邀请,他愿意投身东林寺,与友人共度余生。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过去友人聚会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老去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曾于此地盍朋簪,岁晏重来百感深。
门掩薄寒初暝雪,树含轻霭欲栖禽。
沧波涉海惊魂梦,白发看山倦啸吟。
闻说远公能馆我,便投章甫卧东林。
作者介绍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

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而一时才士如郑孟宣、高廷礼、周又铉、黄铉之、林伯璟、林汉孟之流,皆从之游。其后王皆山、王中美、王孟扬、陈仲完、郑公启、张友谦、赵景哲诸名人,以诗名于时,又私淑于鸿者也……”。《四库全书提要》中说:“况高棅尚不免庸音,鸿则时绕清韵。”欧应昌《瑞岩山志》曾收录林鸿《游瑞岩》一诗。

林鸿著作有《林鸿诗》1卷、《鸣盛词》1卷、《鸣盛集》4卷。明代曾刊印《闽中十子诗抄》一书,收录有林鸿诗作。

关键词解释

  • 惊魂

    读音:jīng hún

    繁体字:驚魂

    英语:frighten

    意思:(惊魂,惊魂)
    受惊的神态。
      ▶唐·骆宾王《萤火赋》:“见流光之不息,怆惊魂之屡迁。”
      ▶明·陈汝元《金

  • 白发

    读音:bái fà

    繁体字:白發

    英语:leukotrichia

    意思:(参见白发,白髮)

    近义词: 白首、鹤发

    反义词: 朱颜、

  • 沧波

    读音:cāng bō

    繁体字:滄波

    意思:(沧波,沧波)
    碧波。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
      ▶唐·李白《古风》之十二:“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 啸吟

    读音:xiào yín

    繁体字:嘯吟

    意思:(啸吟,啸吟)

     1.长啸哀叹。
      ▶《淮南子•览冥训》:“西姥折胜,黄神啸吟。”
      ▶高诱注:“黄帝之神,伤道之衰,故啸吟而长叹也。”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