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后村去国二首》 史笔未青先结局,天刑人祸免推求。

史笔未青先结局,天刑人祸免推求。

意思:史笔没有青先结局,天刑人免于追究祸。

出自作者[宋]胡仲弓的《送后村去国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生责任、道德评判、个人选择和历史评价的。以下是对每一联的详细赏析: “人言责备过春秋,笑出修门肯怨尤。”: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责任和道德评判的理解。人常说,我们应该像春秋时期的孔子那样,对别人的过错进行责备,但同时也要有足够的宽容,不要像楚国修门的大夫那样只抱怨而不采取行动。这反映了作者对道德和责任的理解,即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对他人有足够的理解和宽容。 “去国早知如许急,劝君何事莫来休。”: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选择的看法。作者认为,一个人如果早早地离开国家,就会知道世事如许的紧迫,因此劝诫那些想要来休的人不要轻易做出决定。这反映了作者对人生选择的重视,即要慎重对待自己的选择,不要轻易放弃。 “是非不信无公论,胜负常关第一筹。”: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评价的看法。作者认为,历史上的是非黑白往往不是没有公论的,胜负往往与第一筹有关。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理解,即历史是由胜者书写的,胜者往往被视为英雄,败者往往被视为反派角色。 “史笔未青先结局,天刑人祸免推求。”: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终结和人生祸福的理解。作者认为,史笔还没有完成时,历史就已经结束了,而天刑人祸也往往与个人的选择有关,不必过分推求。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豁达态度,即不必过分纠结于过去或未来的得失成败,而是要把握好当下的选择和行动。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道德、责任、人生选择和历史评价的理解和态度。它提醒我们要有足够的宽容和理解他人,慎重对待自己的选择,不要轻易放弃;同时也要有豁达的态度对待历史和人生,把握好当下的选择和行动。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和面对人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人言责备过春秋,笑出修门肯怨尤。
去国早知如许急,劝君何事莫来休。
是非不信无公论,胜负常关第一筹。
史笔未青先结局,天刑人祸免推求。

关键词解释

  • 推求

    读音:tuī qiú

    繁体字:推求

    短语:揣测 想 忖度 测度 度 推论 以己度人 推断

    英语:ascertain

    意思:
     1.寻求;探索。
      

  • 人祸

    读音:rén huò

    繁体字:人禍

    英语:man-made calamity

    意思:(人祸,人祸)
    人为的灾祸。
      ▶汉·刘向《列女传•鲁公乘姒》:“不达人事而相国,非有天咎必有人祸,子

  • 结局

    读音:jié jú

    繁体字:結局

    短语:果 产物 下文

    英语:ending

    意思:(结局,结局)

     1.犹结束;收场。
      ▶宋·叶适《送程传叟》诗

  • 史笔

    读音:shǐ bǐ

    繁体字:史筆

    英语:historical method

    意思:(史笔,史笔)

     1.歷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使名挂史笔,

  • 局天

    读音:jú tiān

    繁体字:局天

    解释:1.惶惧不安貌。

    造句:

  • 刑人

    读音:xíng rén

    繁体字:刑人

    意思:
     1.加刑于人。
      ▶《礼记•王制》:“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旧唐书•刑法志》:“自今已后,令与尚食相知,刑人日勿进酒肉。”
      ▶宋·王键《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