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大藤峡》 人言三峡险,此路足追攀。

人言三峡险,此路足追攀。

意思:人们说三峡险,这条路可以攀登。

出自作者[宋]曾几的《大藤峡》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穿越艰险的三峡的旅程,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赞叹和面对艰难险阻的坚毅精神。 首联“一洗干戈眼,舟穿乱石间”,使用生动的比喻,将舟行穿越乱石的过程比作洗涤干戈的眼眸,形象地表现了旅途的艰险和困难。乱石穿空,舟行其间,惊险万分,但却也反映出诗人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颔联“不因深避地,何得饱看山”,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叹。如果不是因为深入地避难,怎么会有机会饱览这壮丽的山色呢?这里既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他在困苦中寻找生活美好的乐观态度。 颈联“江溃重围急,天横一线悭”,描绘了江水的汹涌奔腾,仿佛要冲破重重关卡,而天空则像一条线般狭窄,形势十分险恶。这两句诗再次突显了旅途的艰险,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的坚毅和勇敢。 尾联“人言三峡险,此路足追攀”,以人们的评论作为结尾,既回应了诗题,也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程的感慨。人们都说三峡险峻,但这条路却足以让人追攀。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也展现了他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整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穿越三峡的艰险旅程,同时也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面对困境的坚韧精神。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洗干戈眼,舟穿乱石间。
不因深避地,何得饱看山。
江溃重围急,天横一线悭。
人言三峡险,此路足追攀。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关键词解释

  • 三峡

    读音:sān xiá

    繁体字:三峽

    英语:The Three Changjiang River Gorges

    意思:(三峡,三峡)

     1.四川、湖北两省境内,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

  • 人言

    读音:rén yán

    繁体字:人言

    英语:people\'s words

    意思:
     1.别人的评议。
      ▶《左传•昭公四年》:“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
      ▶宋·苏轼《次韵滕大

  • 追攀

    读音:zhuī pān

    繁体字:追攀

    意思:
     1.追随牵挽。形容惜别。
      ▶汉·王粲《七哀诗》之一:“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唐·杜甫《遣兴》诗之三:“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
      ▶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