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病中苦热》 三伏鼓洪炉,支离一病夫。

三伏鼓洪炉,支离一病夫。

意思:埋伏在三鼓洪炉,一个病人支离破碎。

出自作者[唐]权德舆的《病中苦热》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三伏鼓洪炉,支离一病夫。倦眠身似火,渴歠汗如珠。悸乏心难定,沉烦气欲无。何时洒微雨,因与好风俱》是诗人对三伏天炎热无比的描绘,通过自身的感受,表达出对酷暑的无奈和渴望。 首句“三伏鼓洪炉,支离一病夫。”诗人以“鼓洪炉”来形容三伏天的炎热,如同打鼓敲锣的热闹场景,却让人感到痛苦和疲惫,仿佛自己就像那被烈日晒得支离破碎的病夫。“支离一病夫”也透露出诗人的虚弱和无力,进一步强调了炎热的痛苦。 “倦眠身似火,渴歠汗如珠。”诗人描绘自己疲倦至极,如同身陷火海,渴望着水来解暑。而“渴歠汗如珠”则形象地描绘了汗水不断从皮肤中渗出,如同珍珠般晶莹剔透,进一步强调了炎热的程度。 “悸乏心难定,沉烦气欲无。”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他感到悸动不安,心神难以安定,沉闷烦躁的感觉几乎让他无法忍受。这进一步突显了炎热的痛苦和诗人内心的挣扎。 “何时洒微雨,因与好风俱。”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渴望。他期盼着能有一丝微雨降临,再伴着清风,那将是无比的舒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清凉环境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自身的感受和渴望,生动地描绘了三伏天的炎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清凉的向往。诗人的描绘细腻入微,情感真挚,读来让人深感同情和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伏鼓洪炉,支离一病夫。
倦眠身似火,渴歠汗如珠。
悸乏心难定,沉烦气欲无。
何时洒微雨,因与好风俱。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

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元和十三年(818年)去世,年六十。追赠左仆射,谥号“文”。

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关键词解释

  • 洪炉

    读音:hóng lú

    繁体字:洪爐

    英语:furnace

    意思:(参见洪炉,洪鑪)

    详细释义:1.锻炼钢铁的大熔炉。唐?白居易?答友问诗:『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

  • 三伏

    读音:sān fú

    繁体字:三伏

    英语:dog days

    意思:
     1.即初伏、中伏、末伏。农历夏至后第三庚日起为初伏,第四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起为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 病夫

    读音:bìng fū

    繁体字:病夫

    短语:病家 病人 病号 患者 病员

    英语:sick man

    意思:病人。
      ▶唐·刘禹锡《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诗:“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