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木兰花》 湔裙曲水曾相遇,挽断罗巾容易去。

湔裙曲水曾相遇,挽断罗巾容易去。

意思:洗裙子曲水曾相遇,拉断罗巾容易去。

出自作者[宋]晏几道的《木兰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深深热爱和对逝去的季节的淡淡哀愁。 首两句,“小颦若解愁春暮,一笑留春春也住。”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天末期,面对即将逝去的季节,她似乎理解了其中的哀愁,并试图用微笑来留住春天。这里,作者用“小颦”来形容女子的面容,表达出一种柔美和温情。同时,“一笑留春”也暗示了春天即将逝去,但她的笑容却试图留住它。 接下来的两句,“晚红初减谢池花,新翠已遮琼苑路。”描绘了春天的结束和新的开始。花朵在谢池(可能是一个花园或公园的名字)逐渐凋谢,但新生的翠叶已经覆盖了花园的道路,为春天画上了新的篇章。这两句诗充满了生机和希望,尽管春天即将结束,但新的生命已经开始。 接下来的两行,“湔裙曲水曾相遇,挽断罗巾容易去。”描绘了作者和这个女子的相遇。他们可能在某个地方(可能是河边或池塘边)一起洗裙子,而女子轻易地拉断了罗巾,暗示了她轻盈柔软的手和温柔的性格。 最后两行,“啼珠弹尽又成行,毕竟心情无会处。”表达了作者对这段感情的深深遗憾和哀愁。尽管他们相遇并相爱,但最终他们无法在一起。这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如社会压力、家庭反对等。作者感到深深的痛苦和无助,就像他看到女子哭泣着弹尽所有的珠子,然后又重新排列它们一样。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情感和深度,它描绘了一个美丽而悲伤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逝去的季节的哀愁。它是一首优美的诗,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欣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小颦若解愁春暮,—笑留春春也住。
晚红初减谢池花,新翠已遮琼苑路。
湔裙曲水曾相遇,挽断罗巾容易去。
啼珠弹尽又成行,毕竟心情无会处。
作者介绍 岑参简介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关键词解释

  • 曲水

    读音:qǔ shuǐ

    繁体字:曲水

    英语:Qushui River

    意思:古代风俗,于农历三月上巳日(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就水滨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因引水环曲成渠,流觞取饮,相与

  • 相遇

    读音:xiāng yù

    繁体字:相遇

    短语:撞见 碰到 遇见 赶上 遇到

    英语:encounter

    意思:
     1.遭遇;相逢。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 容易

    读音:róng yì

    繁体字:容易

    短语:爱 便于 轻

    英语:likely

    意思:
     1.做起来不费事。
      ▶《汉书•杨恽传》:“郎中丘常谓恽曰:‘闻君侯讼

  • 湔裙

    读音:jiān qún

    繁体字:湔裙

    意思:古代的一种风俗。
      ▶《北史•窦泰传》:“﹝窦泰母﹞遂有娠。期而不产,大惧。有巫曰:‘度河湔裙,产子必易。’”唐·吕渭《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诗:“湔裙移旧俗,赐尺下新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