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意思:不要相信儿童轻语,嘲笑其他赵老送灯台。

出自作者[清]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全文创作背景

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的创作背景是他在鸦片战争后被清朝政府贬谪到新疆伊犁的事件。一八四○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并将坚决禁烟、抗击英军的林则徐作为替罪羊贬戍新疆伊犁。在临行前,林则徐创作了这首诗歌,表达了他对家人的不舍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作者介绍 林则徐简介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关键词解释

  • 赵老送灯台

    引用解释

    谓一去不回。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俚谚云:‘ 赵老 送灯臺,一去更不来。’不知是何等语,虽士大夫亦往往道之。 天圣 中有尚书郎 赵世长 者,常以滑稽自负,其老也求为 西京 留臺御史,有轻薄子送以诗云:‘此回真是送登臺。’ 世长 深恶之,亦以不能酬酢为恨。其后竟卒於留臺也。” 清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休言儿童轻薄

  • 轻薄

    读音:qīng bó

    繁体字:輕薄

    短语:性感 骚 肉麻 狎昵 油头粉面

    英语:frivolity

    意思:(轻薄,轻薄)

     1.轻佻浮薄。
      

  • 儿童

    读音:ér tóng

    繁体字:兒童

    短语:稚子 幼儿 孩子 小子 小儿 孺 竖子 孩 囡 报童 小孩子 小 小孩 童 娃娃 幼 小家伙 童子

    英语:child

  • 灯台

    读音:dēng tái

    繁体字:燈檯

    英语:lamp-stand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