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中秋月》 露华台上别,吟望十年劳。

露华台上别,吟望十年劳。

意思:露华台上区别,吟看十年辛苦。

出自作者[唐]李洞的《中秋月》

全文赏析

这首诗《四十五秋宵,月分千里毫。冷沉中岳短,光溢太行高。不寐清人眼,移栖湿鹤毛。露华台上别,吟望十年劳》是一首优美的咏月诗,通过描绘月夜的美丽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离别之情的感慨。 首联“四十五秋宵,月分千里毫。”,诗人以四十五岁的年纪来描绘月夜,巧妙地运用了“月分千里毫”这一比喻,将月亮的光芒比喻为分割千里之遥的毫毛,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明亮和广袤。这一描绘为整首诗奠定了明亮的基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颔联“冷沉中岳短,光溢太行高。”进一步描绘了月夜的景象。其中,“冷沉中岳短”表达了月光使中岳山峰下沉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深远的感觉;“光溢太行高”则描绘了月光照耀下太行山峰显得格外高耸的情景,突出了月光的明亮和山峰的高大。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月夜的壮美景象。 颈联“不寐清人眼,移栖湿鹤毛。”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月夜的喜爱之情。其中,“不寐清人眼”表达了诗人因月夜美景而无法入眠的情景,突出了月夜的美丽和吸引力;“移栖湿鹤毛”则描绘了月光下鹤鸟栖息的情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尾联“露华台上别,吟望十年劳。”诗人以离别的场景来收束全诗,表达了对离别之情的感慨。“露华台上别”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离别之苦;“吟望十年劳”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思念之情,暗示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牵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夜的美丽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离别之情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四十五秋宵,月分千里毫。
冷沉中岳短,光溢太行高。
不寐清人眼,移栖湿鹤毛。
露华台上别,吟望十年劳。

关键词解释

  • 露华

    读音:lù huá

    繁体字:露華

    意思:(露华,露华)

     1.露水。
      ▶《赵飞燕外传》:“婕妤浴豆蔻汤,傅露华百英粉。”
      ▶唐·李白《清平调词》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年劳

    读音:nián láo

    繁体字:年勞

    意思:(年劳,年劳)
    任职的年数和劳绩。官吏考绩擢升的标准之一。
      ▶《北齐书•文襄帝纪》:“魏自崔亮以后,选人常以年劳为制,文襄乃釐改前式,铨擢唯在得人。”
      ▶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