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白云岩晚归道中》 一得高僧论,归途落日中。

一得高僧论,归途落日中。

意思:一个得到高僧论,在中午回家的路上。

出自作者[宋]陈昂的《白云岩晚归道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得高僧论,归途落日中》是一首描绘归途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悟。 首联“一得高僧论,归途落日中。”描绘了作者在归途中的场景,落日余晖洒在路上,给人一种宁静而平和的感觉。这一联通过描绘归途,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颔联“鸠筇迎霁月,渔笛唤凉风。”则描绘了归途中的自然景象,月色如洗,鸠筇迎着月光,渔笛唤来凉风。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 颈联“是象渐欲暝,有生能不空。”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这里的“象”可以理解为万物,“暝”则表示时间的流逝。作者认为生命是空虚的,但同时又强调了生命的存在和意义。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 尾联“迷心如可悟,身世付秋蓬。”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作者认为如果能够领悟人生的真谛,那么就可以把身世交给秋蓬一样随风飘荡。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豁达和淡然,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归途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得高僧论,归途落日中。
鸠筇迎霁月,渔笛唤凉风。
是象渐欲暝,有生能不空。
迷心如可悟,身世付秋蓬。
作者介绍
陈昂(《淳熙三山志》作昴,疑误),字直孙,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授承事郎。高宗绍兴三年(一一三三),除秘书丞,迁都官员外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四年,为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一)。五年,知信州(同上书卷九四)。事见《淳熙三山志》卷二七。南宋官吏。太学生。仕至仁和二判。像取自1913年修《浙江义乌绣川陈氏宗谱》。

关键词解释

  • 高僧

    读音:gāo sēng

    繁体字:高僧

    短语:僧 僧侣 头陀 行者 和尚

    英语:hierarch

    意思:精通佛理、道行高深的和尚。
      ▶唐·刘长卿《寄灵一上人诗》

  • 归途

    读音:guī tú

    繁体字:歸途

    短语:丝绸之路 支路 斜路 熟路 老路

    英语:one\'s way home

    意思:(归途,归途)
    见“归涂”。

  • 落日

    读音:luò rì

    繁体字:落日

    英语:setting sun

    意思:夕阳。亦指夕照。
      ▶南朝·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
      ▶唐·杜甫《后出塞》诗之

  • 一得

    解释

    一得 yīdé

    [minor success] 一点收获。得,收获、心得,名词。《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虑,思考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清&mi

  • 日中

    读音:rì zhōng

    繁体字:日中

    英语:Japan-China

    意思:
     1.正午。
      ▶《左传•昭公元年》:“叔孙归,曾夭御季孙以劳之。旦及日中不出。”
      ▶杨伯峻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