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古意(二十首)》 伯侨与安期,于今亦不存。

伯侨与安期,于今亦不存。

意思:伯侨与安期,在现在也不存在。

出自作者[明]袁凯的《古意(二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珍视。 首句“登高望八荒,未见不死人”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希望看到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死去的墓冢,体现了对生命的珍视。 “伯侨与安期,于今亦不存”两句是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进一步思考,伯侨和安期这样的长寿者也已不存在,更加突显了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预测。 “如何学仙侣,服食正纷纾”则是对追求长生不老,服食仙药的批判,认为只有像颜回那样安于清贫,保持内心的仁爱才是真正的生活。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理解,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活在当下,不要过分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不老,而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仁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值得人们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登高望八荒,未见不死人。
徒看后来冢,累累伤我神。
伯侨与安期,于今亦不存。
如何学仙侣,服食正纷纾独羡颜氏子,陋巷以为仁。
¤

关键词解释

  • 于今

    读音:yú jīn

    繁体字:於今

    英语:now

    意思:(参见于今)

     1.至今。
      ▶《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
      ▶三

  • 不存

    读音:bù cún

    繁体字:不存

    意思:
     1.不存在。
      ▶《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2.谓危险。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卒然遇轶才之兽,骇不存之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