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南浦》 应是石城艇子来,两桨咿哑过花坞。

应是石城艇子来,两桨咿哑过花坞。

意思:应是石城艇子来,两个桨咿呀过花坞。

出自作者[唐]韩偓的《南浦》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夜下江上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月若半环云若吐”描绘了月亮和云彩的形态,月亮像半个环,云彩像吐出的丝带,这样的描绘非常生动形象,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感。 “高楼帘卷当南浦”进一步描述了高楼的景象,卷起窗帘,可以看到南面的水滨,这样的描绘让人感到一种高远和开阔的感觉。 “应是石城艇子来”和“两桨咿哑过花坞”两句描绘了江上的景象,应该是石城的小船来了,船桨咿哑作响穿过花坞,这样的描绘让人感到一种动态和生活的气息。 “正值连宵酒未醒”和“不宜此际兼微雨”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正值夜深酒意未消的时候,不宜这个时候再加上微雨,这样的转折让人感到一种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直教笔底有文星,亦应难状分明苦。”这两句是诗人的自我感慨,即使文笔再好,也难以描述这种苦涩的情感,这样的结尾给人一种深沉而感慨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夜下江上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感慨的情感,让人感到一种深沉而美丽的艺术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月若半环云若吐,高楼帘卷当南浦。
应是石城艇子来,两桨咿哑过花坞。
正值连宵酒未醒,不宜此际兼微雨。
直教笔底有文星,亦应难状分明苦。
作者介绍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关键词解释

  • 子来

    读音:zǐ lái

    繁体字:子來

    意思:(子来,子来)
    谓民心归附,如子女趋事父母,不召自来,竭诚效忠。
      ▶《诗•大雅•灵臺》:“经始灵臺,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朱熹集

  • 石城

    读音:shí chéng

    繁体字:石城

    意思:
     1.传说中的山名。
      ▶《庄子•说剑》:“以燕谿、石城为锋。”
      ▶成玄英疏:“石城,塞外山,此地居北,以为剑锋。”
      ▶《楚辞•刘向<九叹•逢纷

  • 应是

    读音:yìng shì

    繁体字:應是

    意思:(应是,应是)

     1.料想是;应当是。
      ▶唐·李白《清平乐》词:“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宋·苏轼《卜算子•感旧》词:“莫惜尊前仔细看,应

  • 艇子

    读音:tǐng zǐ

    繁体字:艇子

    意思:
     1.小船。
      ▶宋·辛弃疾《贺新郎》词:“艇子飞来生尘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
      ▶元·萨都剌《早发钓臺》诗:“艇子钓臺东畔发,月轮却在钓臺西。”
     

  • 花坞

    引用解释

    1.四周高起中间凹下的种植花木的地方。 南朝 梁武帝 《子夜四时歌·春歌之四》:“花坞蝶双飞,柳隄鸟百舌。” 宋 杨万里 《望雨》诗:“须臾水平堦,花坞湿半角。”《老残游记》第二回:“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回廊那一边的种种好景致……花坞假山,游人全看过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