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夜忆萧子真》 半夜不成寐,灯尽又无月。

半夜不成寐,灯尽又无月。

意思:半夜睡不好,灯又完全没有月亮。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春夜忆萧子真》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半夜不成寐,灯尽又无月。独向阶前立,子规啼不歇》,它是一首描绘深夜寂静、孤独和哀愁的诗。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深夜无法入睡,灯油用尽却没有看到月亮,独自站在台阶前,听着杜鹃不停的啼叫。作者的情绪似乎被这些声音所触动,感到孤独和哀愁。 首先,“半夜不成寐,灯尽又无月。独向阶前立,子规啼不歇”这几句诗描绘了深夜的寂静和孤独。作者在深夜无法入睡,灯油用尽,月亮也没有出现,他只能独自站在台阶前,听着杜鹃不停的啼叫。这种描绘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寂静感。 “况我有金兰,忽尔为胡越。争得明镜中,久长无白发”这几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渴望和对时间的无奈。作者希望自己能够拥有真正的友情,就像金兰一样,但是现实中却像胡越一样遥远和陌生。他希望能够在明镜中看到自己的白发,但是时间的流逝让他感到无奈和无助。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通过深夜、灯、月亮、台阶、杜鹃等意象,以及“半夜”、“灯尽”、“无月”、“独向阶前立”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寂静、孤独和哀愁的氛围。同时,作者也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友情比作金兰,将时间流逝比作胡越之间的距离,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渴望和对时间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深夜寂静、孤独和哀愁的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渴望和对时间的无奈。这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半夜不成寐,灯尽又无月。
独向阶前立,子规啼不歇。
况我有金兰,忽尔为胡越。
争得明镜中,久长无白发。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关键词解释

  • 夜不成寐

    读音:yè bù chéng mèi

    词语解释

    ⒈  寐:睡着。形容因心中有事,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

  • 半夜

    读音:bàn yè

    繁体字:半夜

    英语:midnight

    意思:
     1.一夜的一半。
      ▶唐·皎然《宿山寺寄李中丞洪》诗:“从他半夜愁猿惊,不废此心长杳冥。”
      ▶《儿女英雄传

  • 不成

    读音:bù chéng

    繁体字:不成

    英语:won\'t do

    意思:
     1.未成年。
      ▶《左传•哀公五年》:“齐·燕姬生子,不成而死。”
      ▶杜预注:“不成,未冠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