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神宗皇帝挽词五首》 至德成无象,徽名避不居。

至德成无象,徽名避不居。

意思:到德没有象,美名避不住。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神宗皇帝挽词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高尚、典雅、庄重的气氛,带有浓厚的宫廷色彩。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诗人表达了对于德行高尚、声名卓著者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对于宴游奢侈、武备森严的宫廷生活的描绘。 首联“至德成无象,徽名避不居”中,诗人通过“至德”和“徽名”表达了对于主人公高尚品德和卓越声誉的赞美。这种赞美采用了一种含蓄而深沉的方式,让人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尊敬。 颔联“期门弋猎绝,步辇宴游疏”中,诗人通过“弋猎绝”和“宴游疏”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奢华和繁忙。这种生活虽然充满了物质享受,但却缺乏精神层面的追求。 颈联“钱列金釭暗,兵严武帐虚”中,诗人运用了具体的意象来描绘宫廷的富丽和武备森严。这种描绘既展示了宫廷的繁华,也暗示了其中的空虚和浮华。 尾联“蓬莱日晏仗,犹望驾宫车”中,诗人通过“蓬莱”和“宫车”等意象,进一步强调了宫廷的气氛和主人的地位。而“日晏仗”则传达出一种时光荏苒,岁月无情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宫廷生活、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德行与声誉、奢华与浮华、时光与岁月等多重主题的深入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至德成无象,徽名避不居。
期门弋猎绝,步辇宴游疏。
钱列金釭暗,兵严武帐虚。
蓬莱日晏仗,犹望驾宫车。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无象

    读音:wú xiàng

    繁体字:無象

    意思:(无象,无象)

     1.失去常态、常道。
      ▶《左传•襄公九年》:“士弱曰:‘……商人阅其祸败之衅,必始于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对曰:‘在道,

  • 至德

    引用解释

    最高的道德;盛德。《易·繫辞上》:“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论语·泰伯》:“ 泰伯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史记·商君列传》:“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荀君 清识难尚, 钟君 至德可师。”

    读音:zhì dé

  • 不居

    读音:bù jū

    繁体字:不居

    意思:
     1.无人居住;不能居住。
      ▶《孔丛子•杂训》:“毁不居之室以赐穷民,夺嬖宠之禄以振困匮。”
      ▶《汉书•严助传》:“以为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烦中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